加密貨幣的新現實:從狂野西部到華爾街

中級3/25/2025, 2:24:09 AM
文章透過生動的比喻和豐富的案例,展示加密貨幣市場的演變,包括比特幣和以太坊的「企業化改造」、機構資金的湧入、穩定幣的崛起以及開發者向 AI 領域的轉移。

老玩家(OG)很累,新手很疲憊,但遊戲還沒有結束。適者生存

這不僅僅是另一個加密週期——這就像你最喜歡的地下潛水酒吧被買斷並變成了一個豪華的雞尾酒廊。曾經掌管這個地方的德根人和散戶賭徒正在療傷,而對衝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傳統金融巨頭們則身著量身定製的西裝,帶著算法策略登場,準備大殺四方。

那些老牌加密 OG 呢?他們經歷過的風風雨雨,比真人秀重聚節目還要戲劇化——從 Mt. Gox 崩盤、ICO 賭局、DeFi 夏日狂歡,再到最終變成“車庫甩賣”的 NFT 黃金潮。如今,他們寄望於比特幣能儘快回到 12 萬到 15 萬美元,思考著這是否是該像退役牌手那樣套現離場,還是再賭最後一把。

但有一點很明確——加密貨幣並沒有消亡,它只是迎來了一場企業化改造。瓶裝服務的精英玩家正在入場,遊戲規則也隨之改變。問題是:你在適應,還是還在問 Dogecoin 能不能漲到 10 美元?

1.市場今非昔比

加密貨幣市場就像一個曾經無法無天的邊境小鎮,現在迎來了星巴克和城市規劃委員會——昔日的混亂正在消退,機構資金正在湧入。那種靠一張迷因圖和一個夢想就能讓你的資產翻 100 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遊戲的關鍵詞是:西裝革履、監管合規、宏觀經濟博弈。

比特幣的新掌控者:宏觀經濟,而不是“減半仙子”

如果你仍然認為比特幣的價格只由四年一個週期決定,那你就像個守著撥號上網等待連接的“老古董”——早已脫離現實。如今,比特幣是一個宏觀資產,它的價格不再僅僅受減半影響,而是隨著利率、全球流動性和經濟風險情緒波動,就像華爾街老手交易國債前還要先看看美債收益率,再決定是否買牛油果吐司。如果你不懂宏觀經濟,那你就是在下棋局裡拿著指尖陀螺當武器。

散戶退場,機構接管

還記得當年你的 Uber 司機和理髮師一邊推薦山寨幣,一邊爭論以太坊 Gas 費的日子嗎?那些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市場由黑石(BlackRock)、主權財富基金和傳統金融巨頭主導。ETF 已向市場注入了數十億美元,但也讓比特幣變成了一種企業資產——它不再是那匹桀驁不馴的野馬,而更像一隻充滿戲劇性的特斯拉股票。

流動性鴻溝:比特幣和以太坊進貴賓室,山寨幣被拒之門外

機構資金正湧入 BTC、ETH 和少數藍籌山寨幣, 如同香檳在億萬富翁遊艇派對上流淌那樣。而其他幣種呢?流動性正在枯竭,就像你的新年健身計劃一樣,撐不過幾周。許多小市值代幣已經變成了“鬼鏈”——被曾經的牛市美夢困住,持有者死死捂盤,不願面對現實。

“特朗普效應”:迷因魔法還是流動性陷阱?

特朗普最近的親加密態度給市場注入了一股新活力,關於“美國戰略比特幣儲備”和加快穩定幣監管的討論甚囂塵上。但真正的爆點是他的迷因幣賭場($TRUMP,$MELANIA)——它成了市場的“流動性黑洞”,吸走了大量投機資金,導致更廣泛的市場失去活力。這就像一個狂歡節,所有人都在花最後一塊錢去贏一個巨型泰迪熊,最後才發現自己已經買不起回家的車票了。

2. Web3 承諾帶來一場革命,但實用性在何處?

Web3 本該顛覆世界,結果卻更像一場拉斯維加斯的自助餐——炒作滿天飛,偶爾有幾道不錯的菜品,但大多數都是垃圾食品。DeFi 號稱要取代銀行,NFT 說要重塑所有權,元宇宙曾被吹成下一個互聯網,但在這些動輒上十億美元的承諾中,唯一真正被廣泛使用的,只有穩定幣。

唯一真正的殺手級應用:穩定幣(也就是“高級互聯網美元”)

別再談什麼 DeFi 革命和 NFT 帝國了,加密貨幣目前唯一真正落地的,就是創造出了一種更少中間商、體驗稍微好點的數字美元。如果 Web3 是一部科幻電影,那穩定幣就是唯一真正能用的外星科技,而其他的一切只是概念設計和粉絲的狂想。

龐氏經濟:投機仍然是市場主旋律

整個加密行業依舊像一個高風險的龐氏賭場,靠 meme 幣、KOL 帶貨、“次世代”公鏈(比如 TIA、SEI、MONAD、BERACHAIN)炒作,項目上線就是 50 億美元+ 估值,但根本沒人用。就像開了一家五星級餐廳,砸重金做營銷,結果連廚師都沒僱。

“胖協議”理論正式破滅

多年來,加密圈一直鼓吹胖協議理論(Fat Protocol Thesis),認為公鏈基礎設施的價值應該高於構建在其上的應用。事實證明,這種邏輯就像投資公路,卻指望它比連接的城市更值錢。現實世界的企業市銷率(P/S)在 5-15 倍之間,而一些增長停滯的 L1 和 L2 仍然死撐著 150 -1000 倍 的估值,卻幾乎沒多少實際應用。這些公鏈就像一個沒任何遊樂設施的主題公園,門票貴得離譜,承諾卻全是空話。

風投機構需要退出流動性,而你就是流動性

許多“創新”項目的存在,歸根結底只是為了讓早期投資者順利套現,就像 2017 年的 ICO 熱潮。如果某個項目一上來就解鎖大量代幣,完全稀釋估值比 Coinbase 還高,那麼恭喜,你不是在投資,你就是風投的退出流動性。這感覺就像你買了一棟房子,結果前房主把土地、牆壁,甚至屋裡的空氣都單獨賣給了你。

3. 加密行業的人才流失:開發者已經轉投 AI

加密行業的頂級開發者正在逃離,湧向 AI 賽道,速度之快堪比 Web3 KOL 們刪掉“去中心化永存”的推文,然後搖身一變成 AI 領域的思想領袖。

為什麼開發者正在拋棄加密,轉投 AI?

因為 AI 是新風口,而加密更像一個過氣的搖滾明星,還在靠 2017 年那首老歌勉強賣票。

  • 監管更清晰——AI 就像一個天賦異稟但略顯危險的神童,政府還在糾結是培養它還是嚴密監管。而加密?還是那個用奶奶信用卡買狗狗幣的叛逆少年,依然被監管層防著。
  • 融資更容易——風投正在狂砸錢進 AI,把它當成下一個 Google,而加密項目方只能在一間空蕩蕩的會議室裡,試圖推銷自己第 12 個“革命性 L1”。
  • 週期更穩定——AI 更像是穩紮穩打的學霸,而加密行業要麼就是全場最佳,要麼直接炸燬實驗室,沒有中間地帶。

Web3 → AI 的大遷徙

當年那些信誓旦旦說要去中心化世界的“遠見者”,如今正在幫企業訓練 AI 模型,寫自動化郵件,甚至生成高度逼真的 AI 偽造視頻。

  • 加密的夢想是取代銀行。
  • AI 的野心是取代你。

按照這個趨勢,未來還留在加密行業的開發者,不是真正的信仰者,就是懶得更新 LinkedIn 資料的人。


4. OG 套現離場,但遊戲還沒結束

那些經歷過 Mt. Gox 崩盤、ICO 瘋狂、DeFi 騙局,以及“手滑把整個資產轉錯地址”時代的加密老兵們,終於開始兌現收益。他們早已摸透市場,當 BlackRock 開始買比特幣,意味著指數級增長的時代基本告一段落。

他們的錢流向哪裡?

  • AI & 科技 —— 為什麼還要賭 Memecoin?不如去構建一個能取代金融分析師的 AI 算法。
  • 房地產 —— 經過多年的質押、流動性挖礦和槓桿交易,最穩的 100 倍收益或許是……邁阿密的一套房子。
  • 半退休模式 —— 一些 OG 已經厭倦了凌晨兩點刷 CoinGecko,搬到熱帶小島,開啟“只說比特幣至上主義”的生活。

機構正在接管市場

OG 們離場,並不意味著加密市場已死。相反,大型機構正在進場,像華爾街精英錯過了 DeFi 夏天兩年後才反應過來。
加密市場已不再是投機客的遊樂場,而正在進化。賭場依然開門迎客,只不過現在老虎機的老闆變成了高盛。

所以問題來了:你是準備迎接下一篇章,還是隻想 FOMO 下一個 Memecoin?

5. 未來牛市:一場不太一樣的加密熱潮

加密市場的下一波繁榮,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瘋狂。就像那個曾經派對到天亮的朋友,現在開始穿西裝吃早午餐,並且點沙拉而不是龍舌蘭。市場的狂野時代正在過去,加密行業正從叛逆少年成長為投資級“成熟”市場——大概吧。

監管正在成形

加密行業正在“整容”,從曾經的搗蛋鬼變成了學生會主席。它依然帶點叛逆氣質,但現在穿上了正裝,別上了“我們要遵守規則”的徽章。

  • 美國 SEC 不再把每家加密交易所都當作《007》電影裡的反派,陸續撤銷了對 Binance、Coinbase、Kraken、Uniswap 等平臺的訴訟,彷彿終於意識到加密貨幣不會消失。這就像你的老爸終於不再跟你爭論紋身問題。
  • DeFi 經紀商新規?IRS 也不得不降低打擊力度。就像你叔叔在家庭聚會時偷偷告訴你:“繼續玩吧,只要別把屋子燒了。”
  • 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即將投票通過《穩定幣法案》,而《GENIUS 法案》也在推進。加密行業終於拿到家長簽字的“校外活動許可”。

機構加速入場

大型機構正在進軍加密市場,就像金融界的“酷小孩”終於願意讓你坐在他們的午餐桌旁。

  • BlackRock、JPMorgan 和各國主權基金不僅是“試水”,而是直接“跳水”式入場,帶著重大的投資組合往深水區衝。
  • 阿聯酋的 Mubadala 基金已成為比特幣 ETF 主要持有者,意味著加密市場終於有了“酷大叔”的認可——他不僅會講笑話,還能買單。
  • Solana、XRP 等 ETF 正在籌備上市,使得加密市場更像一場西裝革履的黑領晚宴,而不是一群穿著人字拖的極客聚會。

加密公司 IPO 正在到來

現在,加密市場正以“正裝”形象進入公開市場。Kraken、Gemini、BitGo 等公司即將 IPO,讓這個曾經像黑市地下撲克局的行業,變得更加透明和正規。

  • 上市就像加密行業的“畢業典禮”,終於拿到了文憑,並且有機會向父母解釋自己到底在幹什麼。

各國政府態度轉暖

各國政府曾經把加密貨幣當成那個在家庭聚會上喝醉鬧事的“瘋癲表親”,但現在卻開始主動搭順風車一起去酒吧了。加密貨幣終於開始獲得它一直渴望的尊重。

  • 多個美國州正在考慮持有比特幣儲備,相當於在資產負債表上增加一點“潮流積分”。
  • 香港批准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現貨 ETF,基本上是在說:“我們接受,只要別鬧太大。”
  • 阿聯酋、巴西、澳大利亞正在推出加密友好政策,成了加密界的新“潮流領袖”。
  • 歐盟的 MiCA 框架則像小學老師發放“表現良好”證書,意味加密市場終於被允許“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結語:適者生存,學會進化

是的,市場變了。是的,OG 們厭倦了,每天在 Boca Raton 度假。是的,騙子依然像 Instagram 上的“神奇減肥藥”推銷員一樣活躍。但每個週期都會帶來新的贏家——就像一檔從不明確規則的真人秀。

  • 2013:比特幣極客們是最早的拓荒者,他們相信自己發現了“數字黃金”,而其他人還在摸索如何用 PayPal 付款。
  • 2017:ICO 創始人們靠一篇白皮書就能融資 10 億美元,像在沙漠裡賣檸檬水,但銀行賬戶的零比檸檬多得多。
  • 2020:DeFi 開發者們瘋狂推出新協議,快得連你叔叔都來不及推薦下一個“投機股”。他們是加密市場的“瘋狂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造出去中心化金融,但差點炸掉整間實驗室。
  • 2021:NFT 炒家們的天下。他們把那些像素化的猴子頭像當作通往“巧克力工廠”的金券,只不過這裡的“糖果”換成了一袋袋現金。他們是 JPEG 世界的華爾街交易員,在瘋狂套利的同時,剩下的人還在一臉懵地試圖搞清楚“mint”到底是什麼意思。
  • 2024 年,我們見證了機構 ETF 的全面接管,以及 memecoin 狂熱的崛起——兩者相輔相成,直到 memecoin 信仰者們發現,西裝革履的華爾街大鱷們的佈局遠比他們想象的要深。整個加密行業從一個只聽朋克搖滾的叛逆少年,突然搖身一變,穿上剪裁得體的西裝、打著領帶走進商務會議室——儘管還是忍不住把咖啡灑了一身。
  • 2025 及未來
    • 機構已接管市場,適應遊戲規則,否則就會被淘汰。
    • BTC 依舊是王者,已成為類黃金的宏觀資產。想生存,就得學會理解宏觀經濟,瞭解華爾街如何思考和交易。
    • 新政府=加密提款機,他們會不斷從市場吸血,就像過去的 FTX、Luna、3AC、VC 代幣騙局。學會“反向遊戲”,別直接投降。
    • Altcoins 依然缺乏真實世界價值,過去 10 年投資無數,但實際落地應用少得可憐。即便是以太坊和 Solana,也只是投機品。以太坊連問題都沒搞清楚,更別提解決方案;Solana 則完全變成了一個投機鏈。一旦機構開始用基本面評估代幣,許多項目會顯得嚴重高估,而這正是 BTC 進一步鞏固王者地位的時刻。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Hashtalks]。所有版權歸原作者 [Sankalp Shangari] 所有。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加密貨幣的新現實:從狂野西部到華爾街

中級3/25/2025, 2:24:09 AM
文章透過生動的比喻和豐富的案例,展示加密貨幣市場的演變,包括比特幣和以太坊的「企業化改造」、機構資金的湧入、穩定幣的崛起以及開發者向 AI 領域的轉移。

老玩家(OG)很累,新手很疲憊,但遊戲還沒有結束。適者生存

這不僅僅是另一個加密週期——這就像你最喜歡的地下潛水酒吧被買斷並變成了一個豪華的雞尾酒廊。曾經掌管這個地方的德根人和散戶賭徒正在療傷,而對衝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傳統金融巨頭們則身著量身定製的西裝,帶著算法策略登場,準備大殺四方。

那些老牌加密 OG 呢?他們經歷過的風風雨雨,比真人秀重聚節目還要戲劇化——從 Mt. Gox 崩盤、ICO 賭局、DeFi 夏日狂歡,再到最終變成“車庫甩賣”的 NFT 黃金潮。如今,他們寄望於比特幣能儘快回到 12 萬到 15 萬美元,思考著這是否是該像退役牌手那樣套現離場,還是再賭最後一把。

但有一點很明確——加密貨幣並沒有消亡,它只是迎來了一場企業化改造。瓶裝服務的精英玩家正在入場,遊戲規則也隨之改變。問題是:你在適應,還是還在問 Dogecoin 能不能漲到 10 美元?

1.市場今非昔比

加密貨幣市場就像一個曾經無法無天的邊境小鎮,現在迎來了星巴克和城市規劃委員會——昔日的混亂正在消退,機構資金正在湧入。那種靠一張迷因圖和一個夢想就能讓你的資產翻 100 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遊戲的關鍵詞是:西裝革履、監管合規、宏觀經濟博弈。

比特幣的新掌控者:宏觀經濟,而不是“減半仙子”

如果你仍然認為比特幣的價格只由四年一個週期決定,那你就像個守著撥號上網等待連接的“老古董”——早已脫離現實。如今,比特幣是一個宏觀資產,它的價格不再僅僅受減半影響,而是隨著利率、全球流動性和經濟風險情緒波動,就像華爾街老手交易國債前還要先看看美債收益率,再決定是否買牛油果吐司。如果你不懂宏觀經濟,那你就是在下棋局裡拿著指尖陀螺當武器。

散戶退場,機構接管

還記得當年你的 Uber 司機和理髮師一邊推薦山寨幣,一邊爭論以太坊 Gas 費的日子嗎?那些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市場由黑石(BlackRock)、主權財富基金和傳統金融巨頭主導。ETF 已向市場注入了數十億美元,但也讓比特幣變成了一種企業資產——它不再是那匹桀驁不馴的野馬,而更像一隻充滿戲劇性的特斯拉股票。

流動性鴻溝:比特幣和以太坊進貴賓室,山寨幣被拒之門外

機構資金正湧入 BTC、ETH 和少數藍籌山寨幣, 如同香檳在億萬富翁遊艇派對上流淌那樣。而其他幣種呢?流動性正在枯竭,就像你的新年健身計劃一樣,撐不過幾周。許多小市值代幣已經變成了“鬼鏈”——被曾經的牛市美夢困住,持有者死死捂盤,不願面對現實。

“特朗普效應”:迷因魔法還是流動性陷阱?

特朗普最近的親加密態度給市場注入了一股新活力,關於“美國戰略比特幣儲備”和加快穩定幣監管的討論甚囂塵上。但真正的爆點是他的迷因幣賭場($TRUMP,$MELANIA)——它成了市場的“流動性黑洞”,吸走了大量投機資金,導致更廣泛的市場失去活力。這就像一個狂歡節,所有人都在花最後一塊錢去贏一個巨型泰迪熊,最後才發現自己已經買不起回家的車票了。

2. Web3 承諾帶來一場革命,但實用性在何處?

Web3 本該顛覆世界,結果卻更像一場拉斯維加斯的自助餐——炒作滿天飛,偶爾有幾道不錯的菜品,但大多數都是垃圾食品。DeFi 號稱要取代銀行,NFT 說要重塑所有權,元宇宙曾被吹成下一個互聯網,但在這些動輒上十億美元的承諾中,唯一真正被廣泛使用的,只有穩定幣。

唯一真正的殺手級應用:穩定幣(也就是“高級互聯網美元”)

別再談什麼 DeFi 革命和 NFT 帝國了,加密貨幣目前唯一真正落地的,就是創造出了一種更少中間商、體驗稍微好點的數字美元。如果 Web3 是一部科幻電影,那穩定幣就是唯一真正能用的外星科技,而其他的一切只是概念設計和粉絲的狂想。

龐氏經濟:投機仍然是市場主旋律

整個加密行業依舊像一個高風險的龐氏賭場,靠 meme 幣、KOL 帶貨、“次世代”公鏈(比如 TIA、SEI、MONAD、BERACHAIN)炒作,項目上線就是 50 億美元+ 估值,但根本沒人用。就像開了一家五星級餐廳,砸重金做營銷,結果連廚師都沒僱。

“胖協議”理論正式破滅

多年來,加密圈一直鼓吹胖協議理論(Fat Protocol Thesis),認為公鏈基礎設施的價值應該高於構建在其上的應用。事實證明,這種邏輯就像投資公路,卻指望它比連接的城市更值錢。現實世界的企業市銷率(P/S)在 5-15 倍之間,而一些增長停滯的 L1 和 L2 仍然死撐著 150 -1000 倍 的估值,卻幾乎沒多少實際應用。這些公鏈就像一個沒任何遊樂設施的主題公園,門票貴得離譜,承諾卻全是空話。

風投機構需要退出流動性,而你就是流動性

許多“創新”項目的存在,歸根結底只是為了讓早期投資者順利套現,就像 2017 年的 ICO 熱潮。如果某個項目一上來就解鎖大量代幣,完全稀釋估值比 Coinbase 還高,那麼恭喜,你不是在投資,你就是風投的退出流動性。這感覺就像你買了一棟房子,結果前房主把土地、牆壁,甚至屋裡的空氣都單獨賣給了你。

3. 加密行業的人才流失:開發者已經轉投 AI

加密行業的頂級開發者正在逃離,湧向 AI 賽道,速度之快堪比 Web3 KOL 們刪掉“去中心化永存”的推文,然後搖身一變成 AI 領域的思想領袖。

為什麼開發者正在拋棄加密,轉投 AI?

因為 AI 是新風口,而加密更像一個過氣的搖滾明星,還在靠 2017 年那首老歌勉強賣票。

  • 監管更清晰——AI 就像一個天賦異稟但略顯危險的神童,政府還在糾結是培養它還是嚴密監管。而加密?還是那個用奶奶信用卡買狗狗幣的叛逆少年,依然被監管層防著。
  • 融資更容易——風投正在狂砸錢進 AI,把它當成下一個 Google,而加密項目方只能在一間空蕩蕩的會議室裡,試圖推銷自己第 12 個“革命性 L1”。
  • 週期更穩定——AI 更像是穩紮穩打的學霸,而加密行業要麼就是全場最佳,要麼直接炸燬實驗室,沒有中間地帶。

Web3 → AI 的大遷徙

當年那些信誓旦旦說要去中心化世界的“遠見者”,如今正在幫企業訓練 AI 模型,寫自動化郵件,甚至生成高度逼真的 AI 偽造視頻。

  • 加密的夢想是取代銀行。
  • AI 的野心是取代你。

按照這個趨勢,未來還留在加密行業的開發者,不是真正的信仰者,就是懶得更新 LinkedIn 資料的人。


4. OG 套現離場,但遊戲還沒結束

那些經歷過 Mt. Gox 崩盤、ICO 瘋狂、DeFi 騙局,以及“手滑把整個資產轉錯地址”時代的加密老兵們,終於開始兌現收益。他們早已摸透市場,當 BlackRock 開始買比特幣,意味著指數級增長的時代基本告一段落。

他們的錢流向哪裡?

  • AI & 科技 —— 為什麼還要賭 Memecoin?不如去構建一個能取代金融分析師的 AI 算法。
  • 房地產 —— 經過多年的質押、流動性挖礦和槓桿交易,最穩的 100 倍收益或許是……邁阿密的一套房子。
  • 半退休模式 —— 一些 OG 已經厭倦了凌晨兩點刷 CoinGecko,搬到熱帶小島,開啟“只說比特幣至上主義”的生活。

機構正在接管市場

OG 們離場,並不意味著加密市場已死。相反,大型機構正在進場,像華爾街精英錯過了 DeFi 夏天兩年後才反應過來。
加密市場已不再是投機客的遊樂場,而正在進化。賭場依然開門迎客,只不過現在老虎機的老闆變成了高盛。

所以問題來了:你是準備迎接下一篇章,還是隻想 FOMO 下一個 Memecoin?

5. 未來牛市:一場不太一樣的加密熱潮

加密市場的下一波繁榮,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瘋狂。就像那個曾經派對到天亮的朋友,現在開始穿西裝吃早午餐,並且點沙拉而不是龍舌蘭。市場的狂野時代正在過去,加密行業正從叛逆少年成長為投資級“成熟”市場——大概吧。

監管正在成形

加密行業正在“整容”,從曾經的搗蛋鬼變成了學生會主席。它依然帶點叛逆氣質,但現在穿上了正裝,別上了“我們要遵守規則”的徽章。

  • 美國 SEC 不再把每家加密交易所都當作《007》電影裡的反派,陸續撤銷了對 Binance、Coinbase、Kraken、Uniswap 等平臺的訴訟,彷彿終於意識到加密貨幣不會消失。這就像你的老爸終於不再跟你爭論紋身問題。
  • DeFi 經紀商新規?IRS 也不得不降低打擊力度。就像你叔叔在家庭聚會時偷偷告訴你:“繼續玩吧,只要別把屋子燒了。”
  • 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即將投票通過《穩定幣法案》,而《GENIUS 法案》也在推進。加密行業終於拿到家長簽字的“校外活動許可”。

機構加速入場

大型機構正在進軍加密市場,就像金融界的“酷小孩”終於願意讓你坐在他們的午餐桌旁。

  • BlackRock、JPMorgan 和各國主權基金不僅是“試水”,而是直接“跳水”式入場,帶著重大的投資組合往深水區衝。
  • 阿聯酋的 Mubadala 基金已成為比特幣 ETF 主要持有者,意味著加密市場終於有了“酷大叔”的認可——他不僅會講笑話,還能買單。
  • Solana、XRP 等 ETF 正在籌備上市,使得加密市場更像一場西裝革履的黑領晚宴,而不是一群穿著人字拖的極客聚會。

加密公司 IPO 正在到來

現在,加密市場正以“正裝”形象進入公開市場。Kraken、Gemini、BitGo 等公司即將 IPO,讓這個曾經像黑市地下撲克局的行業,變得更加透明和正規。

  • 上市就像加密行業的“畢業典禮”,終於拿到了文憑,並且有機會向父母解釋自己到底在幹什麼。

各國政府態度轉暖

各國政府曾經把加密貨幣當成那個在家庭聚會上喝醉鬧事的“瘋癲表親”,但現在卻開始主動搭順風車一起去酒吧了。加密貨幣終於開始獲得它一直渴望的尊重。

  • 多個美國州正在考慮持有比特幣儲備,相當於在資產負債表上增加一點“潮流積分”。
  • 香港批准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現貨 ETF,基本上是在說:“我們接受,只要別鬧太大。”
  • 阿聯酋、巴西、澳大利亞正在推出加密友好政策,成了加密界的新“潮流領袖”。
  • 歐盟的 MiCA 框架則像小學老師發放“表現良好”證書,意味加密市場終於被允許“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結語:適者生存,學會進化

是的,市場變了。是的,OG 們厭倦了,每天在 Boca Raton 度假。是的,騙子依然像 Instagram 上的“神奇減肥藥”推銷員一樣活躍。但每個週期都會帶來新的贏家——就像一檔從不明確規則的真人秀。

  • 2013:比特幣極客們是最早的拓荒者,他們相信自己發現了“數字黃金”,而其他人還在摸索如何用 PayPal 付款。
  • 2017:ICO 創始人們靠一篇白皮書就能融資 10 億美元,像在沙漠裡賣檸檬水,但銀行賬戶的零比檸檬多得多。
  • 2020:DeFi 開發者們瘋狂推出新協議,快得連你叔叔都來不及推薦下一個“投機股”。他們是加密市場的“瘋狂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造出去中心化金融,但差點炸掉整間實驗室。
  • 2021:NFT 炒家們的天下。他們把那些像素化的猴子頭像當作通往“巧克力工廠”的金券,只不過這裡的“糖果”換成了一袋袋現金。他們是 JPEG 世界的華爾街交易員,在瘋狂套利的同時,剩下的人還在一臉懵地試圖搞清楚“mint”到底是什麼意思。
  • 2024 年,我們見證了機構 ETF 的全面接管,以及 memecoin 狂熱的崛起——兩者相輔相成,直到 memecoin 信仰者們發現,西裝革履的華爾街大鱷們的佈局遠比他們想象的要深。整個加密行業從一個只聽朋克搖滾的叛逆少年,突然搖身一變,穿上剪裁得體的西裝、打著領帶走進商務會議室——儘管還是忍不住把咖啡灑了一身。
  • 2025 及未來
    • 機構已接管市場,適應遊戲規則,否則就會被淘汰。
    • BTC 依舊是王者,已成為類黃金的宏觀資產。想生存,就得學會理解宏觀經濟,瞭解華爾街如何思考和交易。
    • 新政府=加密提款機,他們會不斷從市場吸血,就像過去的 FTX、Luna、3AC、VC 代幣騙局。學會“反向遊戲”,別直接投降。
    • Altcoins 依然缺乏真實世界價值,過去 10 年投資無數,但實際落地應用少得可憐。即便是以太坊和 Solana,也只是投機品。以太坊連問題都沒搞清楚,更別提解決方案;Solana 則完全變成了一個投機鏈。一旦機構開始用基本面評估代幣,許多項目會顯得嚴重高估,而這正是 BTC 進一步鞏固王者地位的時刻。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Hashtalks]。所有版權歸原作者 [Sankalp Shangari] 所有。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