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模式

中級7/23/2025, 9:49:32 AM
本文深入剖析韓國在政局變化、經濟壓力以及技術普及等多重背景下,推動穩定幣政策改革的深層邏輯,並說明其以發展本國穩定幣對抗美元主導地位、建立本土數位金融基礎建設的策略路徑。

2024 年 12 月,前總統尹錫悅於那個令人震驚的夜晚宣布實施戒嚴,調派軍隊進駐國會,並試圖挑起對北韓的軍事對立。他或許未曾料到,這場自毀式的政治舉措竟直接引發全球最激進的加密政策浪潮之一。

事實的確如此。

這場僅僅持續兩小時就以彈劾終結的政變,其遺留的權力真空,最終由素以局勢翻轉者著稱的前地方首長李在明填補。他領導的聯合政府迅速獲得明確授權,並於上任數日內推出《數位資產基本法》,徹底廢除過去八年來對企業加密業務的種種嚴格管制。

在討論細節前,必須先了解南韓的獨特性:這是一個技術高度發展、全民對加密貨幣具備高度素養的經濟體,但長期受傳統經濟困境困擾,且現行貨幣政策難以有效應對。加密資產不只是緩解現實壓力的備案,更是南韓強化國際競爭力的未來關鍵支柱。

跨鏈不是單一功能,而是產業的大勢所趨

現今多數跨鏈操作體驗不佳——橋接風險多發、駭客攻擊頻仍,臨時性解決辦法難以維持。

t3rn 透過獨特設計,實現跨鏈「原子性、可逆性、無需信任」的執行流程,徹底重構跨鏈操作體驗。

具體來說:

  • 可於以太坊呼叫智能合約,並於波卡鏈完成結算。
  • 能夠開發原生支援多鏈的應用程式。
  • 若任一環節失敗,整筆交易會自動回滾,徹底消除跨鏈操作風險。

不需要手動橋接代幣,也不用自行拼湊繁瑣流程,鏈上原生就能靈活互通,操作更簡單、效率更高。

這即為跨鏈的理想狀態。

👉 深入瞭解

截至目前,已有1,600 萬南韓人擁有加密貨幣帳戶,數量已首度超越全國 1,410 萬股票投資人,數位資產的零售參與度首度超越了傳統證券。

約三分之一南韓人涉足加密交易,在 60 歲以下族群中,這一比例甚至過半。20% 的政府官員已申報合計近 980 萬美元加密資產。根據韓亞金融研究所數據,20–50 歲南韓人有 27% 持有加密貨幣,數位資產占其金融資產的 14%。

多年來,經濟壓力、科技普及與政治結構變革共同推動這一局勢。南韓政府終於順應趨勢,積極擁抱加密創新。


@yna

經濟底層邏輯

南韓積極擁抱加密,根本原因在於傳統政策工具無法緩解的經濟現實。預估 2025 年南韓 GDP 成長率僅0.8%,這類低成長數據僅在經濟危機時才會出現。2025 年 3 月青年失業率達7.5%,創下自 2021 年以來新高。

疫情過後,南韓國家負債占 GDP 比例升至 47–48%,目前趨於穩定。2024 年底,家庭負債占比高達 90–94%,為全球最高之一,遠超亞洲與已開發市場均值。與其他經濟體政府債高於居民債不同,美國家庭負債為 69.2%,政府負債高達 128%;日本政府負債 248%,家庭負債僅 65.1%。南韓呈現居民負債倒掛,形成以家庭負擔為主的特殊危機,政策因此更重視個人財務風險而非國家財政風險。

利率上揚、經濟動能不足時,居民債務壓力會長期抑制消費,單靠貨幣政策難以翻身。

對無數南韓年輕人而言,正如研究員 Eli Ilha Yune 指出,加密投資本是一種現實「求生」選擇,並非理念信仰,而是財富機會匱乏下的理性決斷。傳統股市回報低迷、房價高不可攀,國家年金制度又難負重任。

因此,南韓加密採納路徑明顯異於歐美。西方投資人更看重資產多元化或技術紅利,南韓人則視其為必要金融基礎設施。政府的加密政策其實是在順勢回應全體國民的基層採納。

因此,李在明政府明確將加密戰略著重於防止本國財富經由美元穩定幣外流。目前南韓用戶持有的穩定幣主要為 USDT、USDC,本質上就是資金流入美國主導的金融體系。

2025 年第一季,南韓本土交易所已向海外轉出約 56.8 兆韓元(約 406 億美元)數位資產,其中穩定幣占 26.87 兆韓元(約 191 億美元),佔比高達 47.3%。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資本外流並非因為韓元匯率疲軟。2025 年韓元對美元已升值約 6.5%,7 月時匯率約為 1 美元兌 1,393–1,396 韓元。主要原因不是本幣貶值,而是因本地穩定幣產品稀少,以及美元加密基礎設施主導地位明顯。

《數位資產基本法》建立了在地企業發行韓元穩定幣的法制基礎。只要 5 億韓元(約 37 萬美元)就能取得準入門檻,既鼓勵競爭又設下底線標準。

韓元穩定幣能不能真正抑制資金外流?實際上,投資人若想布局美元資產,仍可兌換 USDC。政策核心在於提供同等便利(鏈上可程式設計、DeFi 生態系、24 小時交易),讓用戶不必換匯即可操作,進而降低對外幣穩定幣的需求。更關鍵在於保留金融基礎設施、服務與費用於本地,而非流向 Circle、Tether 等國際機構。

其本質,是以更佳體驗引導資金留在國內,而非採用強烈資本管制。

目前,KB 國民銀行、新韓銀行、友利銀行、農協銀行、韓國產業銀行、水協銀行、K 銀行、IM 銀行已結盟,預計於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發行韓元穩定幣。其目標不僅是對抗 USDT、USDC,更致力於建立能支撐南韓經濟的自主數位金融基礎。

這項穩定幣戰略正面對全球金融數位化浪潮中「美元主導」的結構性風險。現今全球 99% 穩定幣鎖定美元,美國金融機構與監管單位對加密基礎設施具有壓倒性主導權。

南韓銀行已公開表達對私人穩定幣的疑慮,認為其「恐嚴重削弱貨幣政策效果,並帶來系統性風險」。因此,南韓央行數位貨幣(CBDC)已於 6 月喊停,部分原因是官員認為,在私人穩定幣已能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央行無需再推出同質產品。

機構體系改革

自 2017 年起,南韓以投機與洗錢為由全面禁止企業、機構、金融單位開設加密貨幣交易帳戶,只允許實名個人帳戶進行交易,並要求銀行承擔高度合規責任。目前,南韓正在分階段逐步開放機構參與。

首階段(2025 年中):公益團體及部分公營機構現已允許,在嚴格合規(如實名韓元帳戶、內部合規委員會等)審查下,處分經捐贈或查扣取得的加密資產。

2025 年底政府將試辦開放約 3,500 家上市公司及專業機構投資人加密帳戶,所有帳戶必須實名,且須嚴格遵守反洗錢(AML)及 KYC 規範。主管機關宣布,上市公司可正式進軍加密市場,這將大幅推升企業級加密採納的進程。

國內主流交易所已陸續推出「機構級」產品、託管、服務,為大型企業或專業客戶提供專屬資源。

不過,目前銀行、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商等傳統金融體系仍被排除直接交易。這項設計確保南韓機構級加密市場由實體企業主導,為傳產金融進場預留更長緩衝期。

政策合理性與市場共識

李在明的加密政策已獲跨黨派廣泛支持。近期大選,兩大黨派均承諾推動加密 ETF 合法化,難得實現政策共識。過去長期反對加密 ETF 的金融服務委員會目前也已提出路線圖,計畫於 2025 年底前批准現貨比特幣及以太坊 ETF。

這趨勢顯示,加密資產已成南韓選民主流關注。擁有加密資產的人口占總人口近三分之一,數位資產監理已從科技小眾議題晉升為國家級政策。

政府也積極協助加密企業享受更多經濟紅利。中小企業及新創部宣布,將取消加密企業歸類為高風險企業的限制,使其可享有五年 50% 企業所得稅減免、75% 不動產取得稅優惠等主要獎勵。

南韓投資人對政策風向反應迅速。多家銀行因申請穩定幣商標而帶動股價大漲。Kakao Bank 送件後隔天股價大漲19.3%,KB 金融集團也上升13.38%

更受矚目的是,南韓散戶於 6 月投資 Circle Internet Group 近 4.5 億美元,創下當月南韓投資人購買海外股票的歷史新高。Circle 上市後股價一度大漲超過 500%,南韓投資人將其視為全球穩定幣標竿。

市場高度認知南韓政策對全球穩定幣體系的影響,投資人正積極佈局南韓影響力釋放的紅利。

不過,李在明加密戰略面臨嚴峻外部挑戰。美國總統川普威脅最高 50% 報復性關稅,恐重創出口占 GDP 40% 的南韓經濟。一旦出口受阻必引發衰退危機,即使加密政策再好亦難引爆實體投資熱潮。

政府正加速完善加密基礎設施,期在貿易摩擦升溫前釋放全新投資動能。

國內來看,中央銀行對私人穩定幣立場依然強硬。南韓銀行堅稱穩定幣應維持在銀行體系,不願科技公司進入貨幣基礎設施核心領域。

稅制亦未拍板定案。原規劃年度加密資產獲利超過 250 萬韓元部分課徵 20% 資本利得稅,該政策雖多次延後但時程未變。此稅制是否能與機構開放形成正向效應,將直接影響機構投資布局。

南韓加密監管模式已成全球關注對象,被認為有望成為面臨經濟壓力與科技普及挑戰國家的範例。明確監管、機構參與、韓元穩定幣三者並行,為數位資產整合提供全方位方案。

若能成功,南韓經驗有望帶動亞洲甚至全球的政策發展。對希望兼顧貨幣主權與數位創新的國家而言,南韓路徑具高度可行性。

歡迎持續關注後續產業深度報導。

歡迎持續關注,

Thejaswini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TOKEN DISPATCH],著作權歸原作者 Thejaswini M A 所有。如有任何異議,請聯絡 Gate Learn 團隊,我們將儘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本譯文由 Gate Learn 團隊製作,未經授權不得複製、發行或抄襲。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