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IUS 法案落地,我們該如何審慎對待穩定幣敘事?

中級7/23/2025, 8:55:01 AM
本文不僅深入剖析這種心態的根本原因——童年階段對金錢所產生的焦慮與創傷,同時也比較了稀缺型交易者與豐裕型交易者的行為模式,清楚展現兩者在決策過程中的差異。

今日凌晨美國時間,美國眾議院通過了《CLARITY 法案》、《GENIUS 法案》(美國加密貨幣基礎建設與創新統一標準法案)及《反 CBDC 監控國家法案》三項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立法,其中《GENIUS 法案》預定於當地時間本週五由川普簽署成為正式法律。

這項舉措不僅代表美國首度為穩定幣建立國家級監理架構,同時也明確顯示穩定幣正逐步走出灰色地帶,邁向主流金融體系的邊緣。與此同時,香港、歐盟等全球重要金融樞紐也加速推進規範,全球穩定幣格局正迎來新一輪重組。

回顧這幾個月,我們會發現穩定幣在短時間內,幾乎從僅受監管審查的金融新變數,搖身一變成為官方認可的新型基礎設施。究竟是什麼驅動了這一轉變?哪些力量讓穩定幣成為全球金融舞台的新焦點?我們又該如何理性看待這波熱潮?

從 Web3 敘事到國家戰略,誰在推動?

今年起,穩定幣無疑已成為全球金融政策及敘事的中心焦點。

這場熱潮並非偶然,更非單純技術進化的結果,而是政策力量主導的結構性浪潮。特別是川普時代政策明顯轉向,扮演了「鯰魚效應」的重要角色。

川普一方面始終明確反對央行數位貨幣(CBDC),公開支持市場導向的數位美元路線;另一方面,從替家族事業推出 USD1 背書,到推動、即將簽署 GENIUS 法案,川普亦以實際行動推動其加密市場鬆綁承諾。

種種政策訊號,也直接促使全球監管機構重新檢視穩定幣短短數月間,穩定幣從區塊鏈生態的邊陲議題晉升為國家戰略層級的熱門討論焦點。除香港定調《穩定幣條例》推行時程外,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推動、加速建立明確符合法規架構:

  • 歐盟 2024 年上路的《MiCA 規範》(Markets in Crypto-Assets)全面涵蓋加密資產符合法規監管,對穩定幣細分分類;
  • 南韓新總統李在明所屬執政黨提出《數位資產基本法》,明定只要韓國公司具備至少 5 億韓元(約 37 萬美元)資本額並以儲備金保障退款,即可發行穩定幣;

以客觀觀點來看,GENIUS 法案的通過,代表美國對穩定幣明確選擇開放,亦明示數位美元路線的戰略方向——捨棄央行數位貨幣,改由符合法規、民間發行的美元穩定幣成主流。

可預期的是,美國作法將為其他國家監理架構設計提供參考範本,加速穩定幣納入全球金融政策主流討論議程。

穩定幣路徑已然轉變

過去數年,穩定幣市場格局長期由 Tether(USDT)與 Circle(USDC)主導,分別體現「流通效率」及「符合法規透明」兩種典型發展路線:

  • USDT 著重跨平台流通及撮合效率,是交易所與「灰色」結算網絡的主力;
  • USDC 則強調資產符合法規、透明度,深耕監理友善場景及法人機構體系;

以市值規模觀察,自 2025 年起穩定幣持續增長——根據 CoinGecko 數據,截至 7 月 18 日,全球穩定幣總市值約 2,620 億美元,較年初增長逾兩成。

這也代表著,在加密市場回暖過程中,穩定幣仍是最核心的「流動性入口」。USDT 與 USDC 的雙寡頭結構依舊穩固:USDT 總市值逾 1,600 億美元,佔比超 60%;USDC 約 650 億美元,佔比約 25%,兩者合計近九成市佔。

自 2024 年起,愈來愈多 Web2 金融機構及傳統資金陸續入場,採用穩定幣作為區塊鏈結算工具。例如 PayPal 的 PYUSD,以及獲得政治與商業支持的 USD1,便是指標訊號:

PYUSD(PayPal USD)由支付巨擘 PayPal 推出,天生擁有跨境結算場景與全球商戶生態網;USD1 則聚焦合規的區塊鏈資金出入及跨境應用,具川普政治與商業支持,切入企業結算市場。

因此,在機構與國家力量加持下,新型穩定幣專案正推動穩定幣角色,從「Web3 流動性工具」演變為銜接 Web3 與實體經濟體系的「價值橋梁」——其應用場景也由交易所、錢包,逐步滲透至供應鏈金融、跨境貿易、自由工作者薪資、OTC(場外交易)等多元領域。

狂飆背後,穩定幣面臨的真正挑戰

然而,如前所述,GENIUS 法案雖讓穩定幣獲得體制承認,卻亦提高符合法規門檻,為其成長設下明確規範界線。

舉例來說,發行單位需接受 KYC(認識你的客戶)/AML(反洗錢)規範,資金必須有第三方託管、隔離及審計,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被限制發行額或用途。換言之,穩定幣取得合法地位,也正式步入「受監理貨幣」的新階段。

從這個角度評估,穩定幣未來能否打破 Web3 標籤限制,才是擴大實際落地的關鍵。畢竟持續成長的最大潛力並非來自 Crypto 社群,而是在更遼闊的 Web2 及全球實體經濟。

正如 USDT、USDC 現今的增長主力,早已不局限於鏈上用戶,而是遍佈有跨境結算需求的中小企業及個體商戶、無法連接 SWIFT 網絡的新興市場及金融弱勢地區、希望對抗本幣波動的高通膨國家居民,以及自由接案者與內容創作者等無法仰賴 PayPal、Stripe 的族群。

換句話說,未來穩定幣最大動能來自在 Web2——其終極「殺手級應用」並非「下個 DeFi 協議」,而是「替代傳統美元帳戶」。

因此,一旦穩定幣成為全球數位美元的基石載體,勢必涉及貨幣主權、金融制裁及地緣秩序等敏感議題。

因此,穩定幣接下來的成長路徑,必將與美元全球化新版圖密切糾結,也將成為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及金融巨頭較勁的新戰場。

總結

貨幣發行的核心,本質上是權力的延伸。其背後依賴的不只是資產儲備與清算效率,更有國家信用、監管認證與國際地位的支撐。

穩定幣自然也不例外。若希冀自 Crypto 世界滲透實體經濟,僅靠市場機制或商業邏輯終非萬全。2025 年的全球政策轉向帶來符合法規助力,固是穩定幣邁向主流的重大推手,卻也意味著必須在更複雜的競局中求存。

這場長期賽局,正值開局階段。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TechFlow],著作權歸原作者 [imToken] 所有,如對轉載有疑義,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團隊將按照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述立場與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本文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未獲 Gate 正式授權,請勿轉載、傳播或抄襲譯文內容。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