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148億美元收購案引發AI數據標注行業洗牌 Web3項目或迎新機遇
Meta收購Scale AI引發數據標注行業重視
近期,一則重磅消息引發了科技界的廣泛關注:某社交媒體巨頭斥資148億美元收購了Scale AI近半股權。這一驚人舉動不僅讓整個硅谷爲之震驚,更是爲數據標注行業重新定價。與此同時,一些Web3 AI項目仍在努力擺脫"蹭概念"的標籤,試圖證明自身價值。這種巨大的反差背後,市場似乎忽視了一些關鍵因素。
數據標注領域的價值正在被重新認識。與去中心化算力聚合相比,它顯示出更大的潛力。雖然利用閒置GPU挑戰雲計算巨頭的故事引人入勝,但算力本質上是一種標準化商品,主要區別在於價格和可獲得性。相比之下,數據標注是一個需要人類智慧和專業判斷的差異化領域。
高質量的數據標注凝聚了獨特的專業知識、文化背景和認知經驗,無法像GPU算力那樣簡單復制。例如,一個精準的癌症影像診斷標注需要資深腫瘤醫生的專業判斷,而一個老道的金融市場情緒分析則離不開經驗豐富的交易員的實戰洞察。這種天然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爲數據標注行業構築了深厚的護城河。
某社交媒體巨頭此次大手筆收購,不僅是今年AI領域最大的單筆投資,更引人注目的是,Scale AI的年輕創始人將同時擔任該公司新成立的"超級智能"研究實驗室負責人。這位25歲的華裔企業家從2016年創立公司至今,已將公司估值推至300億美元。Scale AI的客戶羣包括多家頂級AI公司、科技巨頭和政府部門,專門爲AI模型訓練提供高質量數據標注服務。
這一收購案揭示了一個被忽視的事實:當大家還在爭論各家AI模型性能優劣時,真正的決策者已經將戰場轉移到了數據源頭。一場關於AI未來控制權的暗戰已經悄然展開。Scale AI的成功表明,在算力不再稀缺、模型架構趨於同質化的今天,真正決定AI智能上限的是那些經過精心處理的數據。這次高價收購不僅僅是買下一家外包公司,更是在爭奪AI時代的"石油開採權"。
然而,每一個壟斷都會催生反叛者。正如去中心化算力平台試圖顛覆傳統雲計算服務一樣,一些Web3 AI項目正嘗試用區塊鏈技術重塑數據標注的價值分配規則。傳統數據標注模式的核心問題不在技術層面,而在於激勵機制設計的缺陷。
以醫療影像標注爲例,一位醫生可能花費數小時進行標注,卻只能獲得微薄的報酬,而這些數據訓練出的AI模型價值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但醫生卻無法分享其中的收益。這種極度不公平的價值分配嚴重打擊了高質量數據供給的積極性。
Web3技術的引入爲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思路。通過代幣激勵機制,數據提供者不再是廉價的"數據工人",而是AI網路的真正"股東"。這種模式在數據標注場景中比在算力領域更具優勢。
有趣的是,某Web3 AI項目選擇在這一關鍵時刻推出其代幣,這是否是巧合還是精心安排?無論如何,這反映了市場的一個轉折點:無論是Web3 AI還是傳統AI,都已經從"比拼算力"進入到了"競爭數據質量"的新階段。
當傳統巨頭用金錢築起數據壁壘時,Web3正在用通證經濟學構建一個更廣泛的"數據民主化"實驗。這場關於AI未來的博弈,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