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區塊鏈行業的循環規律:從泡沫到價值重塑
區塊鏈行業的循環與發展
新興行業通常遵循一種規律:經歷上升、下跌、再上升的循環,直到達到頂峯。這種循環往往會重復至少三次。研究表明,事物的興起通常經歷三個階段:被低估、價值發現和泡沫。區塊鏈行業如今的發展軌跡,與昔日互聯網的發展歷程頗爲相似,正處於泡沫階段。
回顧80年代初期,人們難以想象今天對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依賴程度。當時,主流媒體普遍認爲這些技術不過是玩具,對其不屑一顧。類似地,90年代時微軟被多數人看衰,認爲其股票已達瓶頸。然而,事實證明這些預測錯得離譜,如今微軟的股價較當時已增長了百倍。
比特幣作爲區塊鏈行業的奠基石,已走過11個年頭。從暗網、黑客到監管,再到後來引發熱議的分叉事件,比特幣的每次漲跌都牽動着整個加密貨幣投資者的心弦,尤其是那些令人驚心動魄的暴跌。
在技術發展緩慢而暴富神話不斷的市場環境下,區塊鏈項目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
第一類項目往往伴隨着短期內的價格快速漲。這類項目通常描繪出一個宏大但實際上漏洞百出的應用場景。他們的白皮書往往言辭華麗,卻對項目實現細節輕描淡寫,而對價格、推廣和資金分配着墨甚多。他們常常將"去中心化"掛在嘴邊或網站顯眼位置。投資者一旦入場,就會被拉入羣組,每天接受"喊單"式的信息轟炸。當項目方撤離時,往往只留下一個機器人應對,而投資者則陷入維權的困境。
與之相反,另一類項目在熊市中表現平平。這些項目可能偶爾引起關注,但團隊始終努力工作,GitHub代碼每日更新,盡管幣價漲幅不大,甚至長期橫盤。盡管有投資者對幣價有所抱怨,但總有一羣忠實支持者和團隊成員爲技術發展而不懈努力。
這類項目通常不熱衷於參加高端峯會或大規模路演,而是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最關鍵的事務上——實現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他們認識到,只有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才能使區塊鏈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而不是停留在空中樓閣的階段。
在熊市環境下,這兩類項目的表現差異巨大。一些項目方採取投機取巧的手法,而資金盤和模式幣卻反而受到投資者追捧。這些現象或許只是當前市場瓶頸期的產物,反映了市場資金無處可去的困境。
投資的永恆真理是"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當真正的價值產生時,價格將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雖然牛市可能帶來更多財富機會,但歷史表明,最佳投資機會往往誕生於熊市。2017年最熱門的項目,如以太坊、Zcash、NEO等,都是在2015年熊市中孕育而生。
然而,曾經風光無限的項目也面臨着新的挑戰。以太坊陷入擁堵問題,比特幣的PoW共識機制因去中心化和能耗問題備受質疑,Zcash的零知識證明技術實現仍存疑問。
幸運的是,總有一羣人不滿足於現狀,不局限於當下。從Mimblewimble協議的興起,到跨鏈技術的廣泛傳播,再到"人人皆可挖礦"的PoC共識機制的出現,我們可以看到,隨着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除比特幣外,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的項目團隊在爲區塊鏈的未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