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鏈抽象新框架:以問題爲方法解構Web3基礎設施
一種理解鏈抽象的新框架:把問題作爲方法
如果你初次接觸"鏈抽象"這個概念時感到困惑,你並不孤單。
這個概念看起來很重要,相關項目數量衆多,融資規模巨大,各自聲稱是標準...但卻難以明確其用途。"鏈抽象"是Web3新概念生產線上的又一個熱門詞匯嗎?
本文將從概念出發,回歸基本問題,試圖在模糊中找尋清晰。
要點總結:
鏈抽象是什麼問題?
鏈抽象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問題嗎?
不一定。問題的成立需要特定背景,就像詢問500年前的人對能源危機的看法一樣。
那麼,我們爲什麼要討論鏈抽象呢?
不同人可能會提到幾個關鍵詞:以太坊發展路線、模塊化、意圖、大規模應用...目前看來最有說服力的觀點可能是:鏈抽象是模塊化的下一階段。
爲了理解這一觀點,有必要對鏈抽象的定義做出說明。
在計算機科學中,"抽象"指的是從後臺過程中分離出高級操作和概念的過程,目的是通過隱藏復雜性來簡化理解。例如大多數Web2用戶只需要知道瀏覽器和ChatGPT,對其抽象的內容甚至抽象概念本身可以一無所知。
類似地:
在傳統軟件開發中,抽象和模塊化是一對密切相關的重要概念。抽象定義了系統的層次和架構,模塊化則是實現這種架構的方式。具體來說,每個模塊都代表了一個抽象級別,模塊之間的互動隱藏了其內部的復雜性,便於代碼的擴展、復用和維護。如果沒有抽象,模塊之間的界限將變得復雜且難以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Web2通常在封閉或部分封閉的生態系統內進行抽象和模塊化,抽象層次集中在單一平台或應用內部,環境相對受控,通常不需要解決跨平台或跨系統的兼容性問題。然而在Web3語境下,出於對去中心化和開放生態系統的追求,模塊化和抽象的關係更加復雜。
目前看來,雖然模塊化有助於解決單個公鏈內部的抽象問題,降低了公鏈構建的門檻,但多鏈格局下的用戶/開發者體驗抽象是模塊化未能完全覆蓋的領域。不同公鏈和生態之間存在明顯的孤島效應,具體體現在流動性、開發者和用戶的分散。而鏈抽象的提出包含了對公鏈關係的重新架構,以實現多鏈之間的連接、整合和兼容。
我們可以認爲,鏈抽象作爲真實問題的迫切性與以下條件的發展密切相關:
鏈抽象屬於哪一類問題?
鏈抽象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Web3內部的敘事層次也較爲高維,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爲什麼鏈抽象呈現出包羅萬象乃至撲朔迷離的樣貌。具體來說,它不是一種解決方案,而是一種指導思想。
另一個例子是如今的比特幣,在經歷了數次減半、急漲暴跌、ETF落地等事件後,比特幣已不只是一種技術解決方案或者資產類別,還成爲了一種跨越時間的思想體系和行業圖騰,代表了一系列加密核心價值觀,並且在可見的未來依舊會對行業的創新和發展做出指引。
跨鏈、互操作性、鏈抽象這些問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我們同樣可以按從具體到抽象的光譜去理解跨鏈、互操作性和鏈抽象。從形態上看它們是一套以協調不同鏈上的狀態修改(交易)爲核心的概念子集,但在實際使用中往往充滿了中間地帶。
我們可以將跨鏈相關的應用和協議大致分爲兩類:
資產的轉移也離不開消息傳遞。跨鏈資產轉移應用的消息傳遞層一般由一組鏈上智能合約和狀態更新邏輯構成,將這種消息傳遞的功能抽象成通用的、協議層的解決方案便是跨鏈通信協議。
跨鏈通信協議能夠處理更復雜的跨鏈操作,如治理、流動性挖礦、NFT交易、代幣發布、遊戲操作等。互操作性協議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涉及到更深層次的數據處理、共識和驗證,從區塊鏈系統層面確保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但在實際使用中,這兩個概念往往互爲表裏、根據語境可以相互替代。
鏈抽象的內涵包括了區塊鏈的互操作性,但使用語境增加了一層用戶和開發者側的體驗改善,這與本週期興起的意圖敘事不無關係。關於意圖與鏈抽象的結合將在下文闡述。
鏈抽象包含哪些具體問題?
如何實現鏈抽象?
不同項目對鏈抽象的理解和切入點不盡相同,在這裏我們將其分爲從互操作性協議進化而來、更貼近開發者端抽象的古典派,以及結合新興意圖架構、更注重用戶端抽象的意圖派。
古典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某些知名的跨鏈生態,它們的誕生要遠早於鏈抽象概念。某些Layer2解決方案作爲後起之秀,現階段專注於以太坊L2生態內的流動性聚合和互操作性。跨鏈通信協議出身的幾個項目也在向更多鏈擴展,爭取更多的客戶採用,以期增強自身的網路效應。
意圖派內部包括致力於提供鏈抽象綜合解決方案的某些公鏈,以及從解決具體問題出發的組件類,目前以DeFi協議爲主,代表是某些知名DEX和跨鏈協議。
無論是古典派還是意圖派,安全快速的跨鏈以及友好的交互都處於設計的核心,包括但不限於統一的用戶界面、dAPP無縫跨鏈、gas贊助和管理等。
我們爲什麼要關注鏈抽象和意圖的結合?
"基於意圖的xx協議"層出不窮,本部分將探究其作爲一種流行產品架構的原因和潛力。
與抽象和模塊化類似,意圖也非Web3原生的概念。意圖識別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並且在人機對話中得到了大量研究。
談到Web3領域的意圖研究,離不開某知名投資機構的著名論文。雖然類似的設計理念在某些產品中已經有所體現,但意圖架構的核心正是在這篇文章中被正式提出--用戶只需要指定期望的結果,而無需在乎過程,實現任務的復雜過程最好外包給第三方。這與鏈抽象關注的用戶體驗改善是契合的,並且提供了一個較爲具體的解決思路。
市場上關於鏈抽象的架構分類衆多,比較知名的有某研究機構開發的CAKE框架。這個框架結合了意圖架構,將構成鏈抽象的各種技術和解決方案劃分爲權限層、求解層和結算層。也有其他框架在此基礎上做出微調,如在求解層和結算層之間加入了一層清算功能。
具體而言:
求解層的solvers是一羣第三方鏈下實體,它們在不同的協議中被稱爲solvers, resolvers, searchers, fillers, takers, relayers等。solvers通常需要質押資產作爲保證金來獲取競爭訂單的資格。
用戶使用意圖產品的過程近似於填寫一個限價訂單。在跨鏈情境下,爲了使用戶的意圖盡快得到滿足,solvers們通常會先墊付資金,並在結算時收取一定的風險費用(這種模式類似於一項短期貸款,貸款期限=區塊鏈狀態同步時間,利息=服務費)。
某些公鏈爲代表的綜合類意圖解決方案希望將權限層、求解層和結算層組合成一個統一的基礎設施產品,目前處於概念驗證的早期,難以直接觀測和評價其效用。
而以跨鏈DeFi協議爲代表的組件類意圖解決方案相較於傳統的跨鏈模式(如Lock & Mint, Burn & Mint)已經顯現出較爲明顯的優勢。作爲某跨鏈協議的旗艦產品,其基於意圖的架構使其在EVM生態的跨鏈橋中擁有第一梯隊的速度、低廉價格和收費能力,在小額跨鏈情境中的優勢尤爲明顯。
從路線圖來看,某些跨鏈協議將在未來推出跨鏈意圖結算層。某些知名DEX團隊和跨鏈協議一同提出的新ERC標準試圖通過標準化的意圖表達降低solver的進入門檻,並構建solver的通用網路。衆多組件類產品可能會以拼圖的形式漸進鏈抽象的最終形態。
我們對鏈抽象的理解和實踐有什麼問題?
基礎設施本位帶來了什麼問題?
作爲互操作性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