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穩定幣監管新聞:川普簽署《天才法案》,香港 8 月實施新規

7 月 18 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川普簽署了美國首部聯邦層面穩定幣監管法案 ——《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 Act),宣稱其將“確保美元作爲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若失去這一地位,“後果堪比輸掉一場世界大戰”。該法案要求穩定幣以 1:1 的比例完全錨定美元或美債,發行方必須每月披露儲備明細。

##市場爆發,穩定幣的崛起與角色

穩定幣作爲錨定法幣的加密資產,憑藉價格穩定性與區塊鏈技術優勢,已成爲加密經濟與傳統金融的關鍵橋梁。據加密貨幣數據平台統計,全球穩定幣市場規模目前約 2,600 億美元,較 2020 年的 200 億美元增長超 11 倍。其中 USDT 和 USDC 以合計 90% 的份額主導市場。

在功能上,穩定幣展現出三重核心價值:

  • 交易結算:超 90% 的比特幣交易通過 USDT/USDC 結算,成爲“加密美元本位”;
  • 跨境支付:成本較傳統 SWIFT 系統降低約 90%,時間從數天縮短至幾分鍾,在東南亞、非洲等地的中小企業匯款中佔比高達 72%;
  • 金融普惠:Tether CEO 披露,全球超 4 億人(尤其銀行服務不足地區)使用 USDT 儲蓄、轉帳和消費,抵御本幣通脹。

更引人注目的是,USDT 持有 1270 億美元美國國債,規模已相當於全球第 18 大美債持有者,與德國、韓國等主權國家並列。

##《天才法案》的野心與隱憂

川普政府力推《天才法案》的核心動因直指債務危機與美元霸權維護。美國財長貝森特預測,穩定幣市場到 2030 年將擴張至 3.7 萬億美元。法案強制穩定幣掛鉤美債,可吸引資金買入美債,緩解美國政府債務壓力,同時通過“數字美元化”鞏固美元全球勢力範圍。

然而法案在美國內爭議不斷。民主黨批評其對消費者保護和金融穩定措施不足,並質疑川普家族與加密貨幣的利益關聯。共和黨內亦有反對聲音,認爲法案未遵循川普此前“禁止央行數字貨幣”的行政令。美國消費者聯合會警告:允許穩定幣發行者自我監管“從未帶來好結果”,可能重蹈 2008 年金融危機的覆轍。

##多國博弈下的監管競賽

美國激進政策引發連鎖反應。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警示,穩定幣可能動搖公衆對法定貨幣的信任,若大型穩定幣脫鉤將引發國債拋售潮,衝擊金融穩定核心市場。意大利財政部長擔憂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排擠歐元”。

新興市場面臨更嚴峻挑戰。國際清算銀行警告,穩定幣或削弱貨幣主權,引發資本外逃,對金融體系薄弱國家衝擊尤甚。發展中國家本幣系統脆弱、通脹高企,穩定幣的“非正式美元化”正加速美元滲透。

在此背景下,香港選擇差異化監管路徑。其《穩定幣條例》將於 8 月 1 日生效,以“剛性儲備+刑事追責+跨境管轄”構建全球最嚴框架。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強調,穩定幣是“支付工具而非投資品”,首批牌照門檻極高,預計僅發出數張。與《天才法案》不同,香港允許多幣種儲備,或吸引非美元發行方,推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發展。目前已有超 40 家機構提交申請,包括螞蟻集團、小米旗下天星銀行等。

##傳統金融與科技巨頭的入局

金融機構正積極卡位穩定幣生態。渣打集團推出面向機構客戶的數字資產交易服務,成爲首家提供該服務的全球系統性大行;德意志銀行旗下 DWS 合資公司獲德國監管批準發行歐元穩定幣;華爾街銀行如摩根大通、花旗也對開闢數字資產業務“躍躍欲試”。

與此同時,Circle 作爲“穩定幣第一股” 登入紐交所後股價最高暴漲 622%,但面臨三重危機:联准会降息將壓縮其依賴美債利息的 96% 核心收入;合作方 Coinbase 分走超 60% 利潤且擬提高分成;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可能依托美債儲備與品牌信任入局,擠壓其生存空間。

##重塑金融秩序的“數字博弈”

川普簽署《天才法案》與香港《穩定幣條例》即將實施,標志着全球金融體系進入 “鏈上貨幣”競爭新階段。穩定幣已不僅是技術創新的產物,更成爲大國爭奪貨幣主權、金融機構拓展邊界的戰略工具。

這場博弈中,合規與創新、主權與去中心化間的張力將持續考驗監管智慧。而新興經濟體需在防範資本外逃與利用高效支付間尋找平衡點。未來 5 至 10 年,伴隨多國本幣穩定幣“上鏈”,央行數字貨幣加入戰局,全球支付網絡的底層架構或將迎來深刻重構。

7 月 15 日,渣打集團開啓比特幣和以太幣現貨交易服務的同一天,華夏基金(香港)宣布成立兩只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錨定美元與人民幣。傳統與創新交融的劇情,才剛剛拉開序幕。

TRUMP3.2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