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區塊鏈的雙重屬性:技術創新與市場投機的平衡之道
計算機與投機:區塊鏈的兩面性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源於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第一種可稱爲計算機文化,它將區塊鏈視爲構建新型網路的手段,推動了一場新的計算革命。另一種則主要關注投機和盈利,將區塊鏈僅僅看作創造新交易工具的方式,這種傾向更像是一種賭博文化。
媒體報道往往加劇了人們對這兩種文化的混淆。金錢得失的故事總是戲劇性強、易於理解且引人注目。相比之下,技術進步的敘事則往往微妙、緩慢,需要深入的歷史背景才能理解。
賭博文化確實存在問題。一個極端案例是某已倒閉的離岸交易所,其影響是災難性的。它將代幣從實際應用場景中剝離,用營銷術語包裝,鼓勵人們進行投機。盡管負責任的交易所能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如資產托管、質押和市場流動性,但一些不負責任的平台卻鼓勵不良行爲,甚至濫用用戶資產。在最壞的情況下,這些平台可能淪爲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
好消息是,監管機構和區塊鏈開發者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證券法旨在消除公開交易證券相關的信息不對稱,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市場參與者對管理團隊的依賴。同樣,區塊鏈開發者也致力於消除經濟和治理權力的集中化,減少用戶對其他網路參與者的信任需求。
目前,美國證券市場主要監管機構SEC自2019年以來未就此主題提供實質性指導。雖然該機構對一些代幣交易提起了執法行動,聲稱這些交易受證券法約束,但並未進一步闡明其決策標準。
將互聯網時代前的法律先例應用於現代網路,在爲不良行爲者和不受美國規則約束的非美國公司提供優勢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灰色地帶。如今的情況復雜到連監管機構自身也難以就界限劃分達成一致。例如,SEC認爲某加密貨幣的代幣是證券,而美國主要商品監管機構CFTC則將其視爲商品。
所有權與市場的不可分割性
一些政策制定者提出的規則實際上可能會禁止代幣,這意味着其所有實際用途甚至區塊鏈本身都可能被禁止。如果代幣純粂用於投機,這些提議或許合理。然而,投機只是代幣真正目的的附帶效應,其本質是作爲社區擁有網路的必要工具。
因爲代幣可以像所有可擁有的物品一樣被交易,人們容易將它們僅僅視爲金融資產。但設計良好的代幣具有特定用途,包括作爲激勵網路發展和驅動虛擬經濟的原生代幣。代幣並非區塊鏈網路的附屬品,也不是可以隨意剝離的麻煩元素,而是其核心且必要的特徵。沒有一種讓人們擁有社區和網路所有權的方式,就無法實現真正的社區和網路所有權。
有人問,是否可能通過法律或技術手段使代幣無法交易,從而獲得區塊鏈的好處同時消除投機行爲。但如果去除了買賣某物的能力,實際上就等同於去除了所有權。即使是無形資產如版權和知識產權,也可以由所有者自由買賣。沒有交易就意味着沒有所有權,兩者不可分割。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是否存在一種折中方案,既能控制投機行爲,又能允許技術創新。有提議建議在新區塊鏈網路首次推出後禁止代幣轉售,無論是在特定時期內還是在達到某些裏程碑之前。代幣仍可作爲網路發展的激勵,但持有者可能需要等待數年或直到網路達到特定閾值才能解除交易限制。
時間限制可能是一種有效方式,使人們的激勵與更廣泛的社會利益保持一致。回顧許多技術經歷的炒作週期,早期炒作後往往是崩潰,然後是"生產力停滯"。相比之下,長期限制迫使代幣持有者經受住炒作及其後果,通過促進生產性增長來實現價值。
這個行業確實需要進一步監管,但重點應放在實現政策目標上,如懲治不良行爲、保護消費者、提供穩定市場和鼓勵負責任的創新。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爲區塊鏈網路是目前唯一已知可以重建開放、民主互聯網的技術。
有限責任公司:監管成功案例
歷史表明,明智的監管可以加速創新。直到19世紀中葉,主導的公司結構仍是合夥企業,所有股東都對公司行爲承擔全部責任。如果公司遭受財務損失或造成其他損害,責任會突破公司這一保護層,落到每個股東身上。試想如果現代大公司的股東除了財務投資外還要對公司錯誤負個人責任,幾乎沒人會購買他們的股票,這會使公司籌資變得極其困難。
有限責任公司雖然在19世紀初就已存在,但很罕見。成立這種公司需要特別立法。因此,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的合夥人都是親密關係,如家庭成員或密友。
這種情況在19世紀30年代的鐵路繁榮和隨後的工業化時期發生了變化。鐵路和其他重工業需要大量前期資金,超出了小團隊的能力範圍。因此需要新的、更廣泛的資本來源來資助世界經濟的轉型。
這一變革引發了爭議。立法者面臨將有限責任作爲新公司標準的壓力。同時,懷疑者認爲,擴大有限責任會鼓勵魯莽行爲,實際上將風險從股東轉移到客戶和整個社會。
最終,不同觀點找到了平衡。行業和立法者達成了明智的妥協,制定了法律框架,使有限責任成爲新常態。這催生了股票和債券的公共資本市場,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財富和進步。這展示了技術創新如何推動監管變革,體現了實用主義精神。
區塊鏈的未來之路
經濟參與的歷史是技術和法律進步相互作用、逐步融合的過程。合夥企業通常只有少數所有者,約十人左右。有限責任結構大大擴大了所有權範圍,現今的上市公司可能擁有數百萬股東。而區塊鏈網路通過空投、贈款和貢獻者獎勵等機制,進一步擴大了這一規模。未來的網路可能會有數十億所有者。
正如工業時代的企業有新的組織需求一樣,今天網路時代的企業也是如此。將舊的法律結構強加到新的網路結構上,這種不匹配是許多問題的根源,例如,網路不得不從吸引用戶的模式轉向榨取價值的模式,將大量貢獻者排除在外。世界需要新的、數字原生的方式讓人們協調、合作、協作和競爭。
區塊鏈爲網路提供了合理的組織結構,而代幣則是天然的資產類別。政策制定者和行業領導者可以共同努力,爲區塊鏈網路找到適當的規則,就像他們的先驅者爲有限責任公司所做的那樣。這些規則應該允許和鼓勵去中心化,而不是默認集中化。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投機文化,同時鼓勵技術創新。希望明智的監管機構能夠鼓勵創新,讓創始人專注於他們最擅長的事:構建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