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正式啓動!
🎮 本期聚焦:Yooldo Games (ESPORTS)
✍️ 分享獨特見解 + 參與互動推廣,若同步參與 Gate 第 286 期 Launchpool、CandyDrop 或 Alpha 活動,即可獲得任意獎勵資格!
💡 內容創作 + 空投參與 = 雙重加分,大獎候選人就是你!
💰總獎池:4,464 枚 $ESPORTS
🏆 一等獎(1名):964 枚
🥈 二等獎(5名):每人 400 枚
🥉 三等獎(10名):每人 150 枚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不少於 300 字的原創文章
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每篇文章需 ≥3 個互動(點讚 / 評論 / 轉發)
發布參與 Launchpool / CandyDrop / Alpha 任一活動的截圖,作爲獲獎資格憑證
同步轉發至 X(推特)可增加獲獎概率,標籤:#GateSquare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907
🎯 雙倍獎勵機會:參與第 286 期 Launchpool!
質押 BTC 或 ESPORTS,瓜分 803,571 枚 $ESPORTS,每小時發放
時間:7 月 21 日 20:00 – 7 月 25 日 20:00(UTC+8)
🧠 寫作方向建議:
Yooldo
文化年輪模型:解密技術監管與開放性的演變邏輯
文化年輪模型:解析技術監管與開放性的演變
在科技領域,人們常有一種固有印象:美國傾向於開放和自由,而中國更注重管控。然而,近年來的發展似乎與這種印象背道而馳。尤其在人工智能領域,中美兩國的角色似乎發生了意料之外的逆轉。爲何會出現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了一個富有洞察力的"文化年輪模型"來解釋這一現象。
文化年輪模型的核心觀點
Vitalik提出的文化年輪模型包含兩個關鍵要素:
這個模型將文化比作一棵樹,每個時代都會在樹上刻下新的年輪。新年輪形成時,社會對新興事物的看法也隨之確立。一旦這些觀念形成,就會迅速固化,難以改變。隨後,新的年輪會繼續疊加,推動社會形成對下一波新話題的文化態度。
應用案例:解讀中美技術監管格局
互聯網開放性的歷史慣性
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歷了一波去監管化浪潮。這一時期誕生的互聯網,深深烙上了自由開放的印記。即便在隨後幾十年裏整體監管趨勢增強,互聯網仍保持了相對開放的特質。這種現象正是文化年輪模型的生動體現。
人工智能領域的角色轉換
進入2020年代,人工智能迅速發展。在這個階段,美國佔據先發優勢,而中國處於追趕地位。爲了縮小差距,中國採取了"商品化競爭對手的優勢互補品"策略,這恰好與開發者羣體日益增長的開源偏好相契合。因此,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形成了對開源非常友好的環境。這種開放態度是真實且由內而外的,但僅限於人工智能領域,其他較早形成的技術領域仍保持相對封閉的特徵。
啓示:創新優於改變現狀
文化年輪模型揭示了一個重要啓示:一旦某種觀念已經固化,想要改變它將十分困難。相比之下,創造新的行爲模式,並在其形成初期就建立良好的規範與文化基礎,往往更容易實現。這正是加密貨幣和Web3領域的魅力所在:它們提供了一個獨立的技術與文化環境,不受既有"現狀偏見"的束縛,可以自由探索和嘗試新事物。
在快速變化的科技世界中,我們或許不必執着於改變那些根深蒂固的舊觀念。相反,通過培育新的"樹種",我們可以爲這片文化森林注入新的活力,開創更加開放、創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