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年輪模型:解密技術監管與開放性的演變邏輯

文化年輪模型:解析技術監管與開放性的演變

在科技領域,人們常有一種固有印象:美國傾向於開放和自由,而中國更注重管控。然而,近年來的發展似乎與這種印象背道而馳。尤其在人工智能領域,中美兩國的角色似乎發生了意料之外的逆轉。爲何會出現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了一個富有洞察力的"文化年輪模型"來解釋這一現象。

Vitalik博文:開源與閉源,"年輪模型"揭示中美AI競爭格局的逆轉

文化年輪模型的核心觀點

Vitalik提出的文化年輪模型包含兩個關鍵要素:

  1. 文化對新事物的態度由當時的社會氛圍決定。
  2. 文化對已存在事物的態度則受固有慣性影響。

這個模型將文化比作一棵樹,每個時代都會在樹上刻下新的年輪。新年輪形成時,社會對新興事物的看法也隨之確立。一旦這些觀念形成,就會迅速固化,難以改變。隨後,新的年輪會繼續疊加,推動社會形成對下一波新話題的文化態度。

Vitalik博文:開源與閉源,"年輪模型"揭示中美AI競爭格局的逆轉

應用案例:解讀中美技術監管格局

互聯網開放性的歷史慣性

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歷了一波去監管化浪潮。這一時期誕生的互聯網,深深烙上了自由開放的印記。即便在隨後幾十年裏整體監管趨勢增強,互聯網仍保持了相對開放的特質。這種現象正是文化年輪模型的生動體現。

人工智能領域的角色轉換

進入2020年代,人工智能迅速發展。在這個階段,美國佔據先發優勢,而中國處於追趕地位。爲了縮小差距,中國採取了"商品化競爭對手的優勢互補品"策略,這恰好與開發者羣體日益增長的開源偏好相契合。因此,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形成了對開源非常友好的環境。這種開放態度是真實且由內而外的,但僅限於人工智能領域,其他較早形成的技術領域仍保持相對封閉的特徵。

Vitalik博文:開源與閉源,"年輪模型"揭示中美AI競爭格局的逆轉

啓示:創新優於改變現狀

文化年輪模型揭示了一個重要啓示:一旦某種觀念已經固化,想要改變它將十分困難。相比之下,創造新的行爲模式,並在其形成初期就建立良好的規範與文化基礎,往往更容易實現。這正是加密貨幣和Web3領域的魅力所在:它們提供了一個獨立的技術與文化環境,不受既有"現狀偏見"的束縛,可以自由探索和嘗試新事物。

在快速變化的科技世界中,我們或許不必執着於改變那些根深蒂固的舊觀念。相反,通過培育新的"樹種",我們可以爲這片文化森林注入新的活力,開創更加開放、創新的未來。

ETH-0.6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Not_Satoshivip
· 9小時前
V 神还是有点东西的
回復0
跑路预警官vip
· 17小時前
v大这理论有点东西的
回復0
盲盒开出大熊猫vip
· 17小時前
大神V看得真透啊!
回復0
养老金毁灭者vip
· 17小時前
V神说话还挺有道理的
回復0
MEVHuntervip
· 17小時前
Vitalik的树模型完全是为了监管捕获而制造的... 清醒吧,匿名者
查看原文回復0
快照日长工vip
· 18小時前
有内味了 Vb这话说到点上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