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普通人該如何生存?



作爲一個普通人,結合網上的公開數據以及親身體感,鬥膽聊一下國內下半年的經濟走勢。

請先看兩組數據:

數據一: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5.2%,略低於第一季度的5.4%,使得上半年GDP增速達5.3%。在中美貿易暫緩摩擦、政府持續刺激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展現出韌性。”

數據二:
國信達數據發布2024年1-12月全國法拍房大數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1-12月全國法拍房掛拍量爲657842套,同比增長51.69%;成交量爲163372套,同比增長11.03%;成交率爲24.83%,其中商業用房成交率最低。

2024年1-12月全國40個大中城市法拍用房成交情況:
在我的記憶裏,法拍房一般是搶都搶不到的,沒點關係,想都別想,現在怎麼拍不出了?

由此可見,房地產泡沫已經破裂,經濟下行已經成爲不爭的事實,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只是剛剛開始。

經濟上行的時候,富人們首先住上洋房豪宅,經濟下行的時候,底層勞動人民首先受到衝擊。

上次回國跟我的理發師聊天,記得上一次(兩年前)回來的時候,跟他聊天,他說他打算開分店,地址都選好了,這次我來找他的路上,看到他隔壁又多了一家理發店,順便問他開分店了嗎?他說沒有,24年一年生意都一般,不敢冒險開分店,他說有段時間生意慘淡,他都想晚上出去擺個攤賣點東西,擺攤的設備都買好了,但是他理發店的生意又讓他走不開。

我不想制造焦慮,因爲焦慮也沒有用,那麼作爲普通人,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我有幾個不成熟的建議,大家有更好的建議,也可以批評補充:

1️⃣ 心態要調整好,不要焦慮:抗戰八年,文革十年,疫情三年,我們還不是一樣挺過來了,經濟是有周期的,不會一直好下去,也不會一直壞下去。

2️⃣ 開源節流,保持現金流:該消費降級就降級,自己的日子是自己過的,不是展示給別人看的。堅持長期主義,堅持斷舍離,降低物欲。保持自己的現金流,可以投資理財,但以保本爲主。

3️⃣ 如果有穩定工作,就暫時不要冒然創業:目前很多簡單創業的項目已經基本飽和,比如外賣、網約車、美容美甲、直播帶貨、餐飲 等等。想嘗試,建議降低成本先試水。

4️⃣ 尋找機會:192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期,還是有人能賺到錢的,所以,不要徹底躺平,安貧樂道,多分析多觀望多學習,但也不要頭腦一熱就衝,杜絕FOMO情緒。

5️⃣ 學習,學習,學習:學什麼都可以,經濟學、金融學、編程、改裝、中醫、玄學等等,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很多人從學校畢業就徹底放棄學習了,覺得自己老了腦子跟不上了,誰告訴你的?有科學依據嗎?爲什麼要給自己設限?50多歲上大學的大有人在,60多歲退休後學鋼琴的大有人在,我在小紅書上還刷到過60歲去美國留學學IT的呢。同樣是人,怎麼到你這這麼多限制。不許焦慮,都給我學起來。

6️⃣ 優先還債:沒有欠款,頂多日子過的清貧一點,還是過的去的,但是如果一旦有房貸車貸的壓力,心態會很難控制,我的建議:如果房貸咬咬牙還能還的起,就繼續還,如果實在不行,可以和銀行商量調整比例,(畢竟斷供那麼多,銀行也着急),如果實在是超出自己能力太多,能賣還是賣了吧,“剛需”的房子完全就是個僞命題,一個房子而已,怎麼就成剛需了,沒有房子會死嗎?保住自己供不起的房子,還是因爲自己放不下面子,放不開曾經那個輝煌過的自己。

7️⃣ 永遠不要想着一了百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設想最壞的情況,斷供,欠債,坐牢,然後呢?又能怎麼樣?比起一些貧窮或者戰爭國家,你的生命至少是安全的,在資源過剩的國內,你是餓不死的,哪怕討飯也能活着。

在幣圈,我不羨慕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因爲我知道這需要很大的運氣、膽識、認知和機會,我佩服那些一身欠款,但還腳踏實地堅持擼毛的人,至少,風險降低了,不會讓自己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並且現在的擼毛賽道已經越來越趨向於長期建設了,不管是infofi還是參與測試,都有至少一個月的過程。

“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聽過那些從3000U到上千萬U的戰神們的故事,就會發現他們也是有一個認知提升的過程的,從0到千萬富豪的神話一定還會在幣圈上演,但是前提是,一定是在他們的認知之內。

幣圈結合傳統金融和鏈上技術,讓這個行業日新月異、博大精深,不去自己學習研究,永遠只聽別人的忽悠,那你永遠都只能是韭菜。
FOMO9.29%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