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遊戲深度剖析:革新還是泡沫 Web3遊戲未來走向探討

全鏈遊戲深度研究報告:加密原生遊戲的革命還是泡沫?

一、引言:什麼是全鏈遊戲?

近期,全鏈遊戲sky strife的Pass卡在測試網上達到了21000ETH的交易量,引發了許多非全鏈遊戲玩家對這個領域的關注。自1972年《乒乓》問世以來,遊戲產業經歷了巨大發展,從8bit經典遊戲到如今復雜的網路遊戲,遊戲早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娛樂消遣。

隨着區塊鏈技術興起,遊戲產業正以全新方式重塑玩家體驗。從將遊戲與加密經濟結合的Axie Infinity,到以社交創新爲核心的Stepn,區塊鏈遊戲被寄予推動加密技術大規模應用的厚望。人們開始探索遊戲和區塊鏈結合的新方式,除了資產上鏈,是否還能將更多元素上鏈?這便催生了全鏈遊戲的誕生。

那麼全鏈遊戲與傳統遊戲有何不同?

在傳統遊戲中,所有遊戲邏輯、數據存儲、數字資產和遊戲狀態都存儲在中心化的遊戲公司服務器上。隨後出現的資產上鏈遊戲(通常稱爲Web2.5遊戲),如Axie和Stepn,將遊戲資產上鏈,讓玩家擁有資產所有權並提高資產流動性。但當遊戲倒閉時,這些資產仍可能失去流通價值。資產上鏈遊戲更像是對傳統遊戲的補充,而非替代。

而備受關注的全鏈遊戲則將遊戲的所有交互行爲和狀態全部上鏈,包括遊戲邏輯、數據存儲、數字資產和遊戲狀態,全部由區塊鏈處理,從而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遊戲。

全鏈遊戲的主要特徵可歸納爲以下幾點:

  1. 數據來源的真實性由區塊鏈確保。區塊鏈不僅是數據的輔助存儲,而是遊戲數據的真實來源,涵蓋所有關鍵數據的存儲。

  2. 遊戲邏輯和規則通過智能合約實現。遊戲中的各種操作都在鏈上執行,確保遊戲邏輯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3. 遊戲開發遵循開放生態系統原則。遊戲合約和客戶端採用開源模式,爲第三方開發者提供創作空間。

  4. 遊戲與客戶端無關。即使核心開發者的客戶端消失,遊戲仍可繼續進行,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

全鏈遊戲深度研報:以加密原生爲核心,究竟是泡沫還是革命?

二、爲什麼需要全鏈遊戲?

在探討全鏈遊戲的必要性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傳統遊戲行業的現狀和運作模式。

1. 傳統遊戲行業現狀

遊戲產業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孕育了許多優秀作品,從射擊類的反恐精英、穿越火線,到角色扮演類的地下城與勇士、龍之谷,再到MOBA類的英雄聯盟、王者榮耀,以及卡牌類的陰陽師、爐石傳說等,遊戲已成爲娛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遊戲市場規模達2495.5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超過2800億美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6000億美元。相比之下,2022年全球電影文娛產業市場規模僅爲944億美元。遊戲產業在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其商業化深度和類型廣度仍有巨大潛力。

人類爲何熱衷遊戲?

全球遊戲玩家數量已接近30億。遊戲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人參與,主要在於它滿足了人性的多方面需求:

  1. 逃避現實重啓人生:遊戲提供了一個暫時逃離日常生活壓力的場所,讓人在虛擬世界中擁有第二人生。

  2. 無負擔社交:多人在線遊戲爲社恐人羣提供了友好的社交平台,玩家可以不受現實約束地與他人建立關係。

  3. 即時反饋獎勵:遊戲提供豐富的獎勵系統和及時的獎勵機制,激發玩家持續前進的動力。

  4. 低成本自由探索:遊戲中的虛擬世界讓玩家可以自由探索未知領域,滿足人類對冒險的渴望。

  5. 追求成就和自我實現:通過完成任務和目標,玩家可以實現自我挑戰和角色成長,滿足追求成功和認可的欲望。

遊戲巧妙地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和偏好,在覆蓋人羣廣度和提供深度沉浸體驗方面表現出色。

傳統遊戲現狀與發展

傳統遊戲主要分爲射擊、冒險、角色扮演、大逃殺、策略、體育、益智、動作、模擬等類型。據統計,角色扮演和冒險類遊戲在PC端、移動端和主機端均表現優異。射擊和大逃殺類遊戲在PC端和主機端較受歡迎,而移動端上解謎和放置類遊戲也備受青睞。

全鏈遊戲深度研報:以加密原生爲核心,究竟是泡沫還是革命?

2. 傳統遊戲行業面臨的困境

然而,傳統遊戲目前面臨兩大主要困境:遊戲發行受版號限制,以及發行前成本高導致回本週期長。

遊戲發行受版號限制

許多國家和地區要求遊戲發行需獲得政府頒發的許可證。以中國爲例,實行嚴格的遊戲版號制度,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負責頒發。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期間,版號審批停滯導致大量中小遊戲公司面臨倒閉。即使恢復版號發放,審批的不確定性仍是每個遊戲項目方的隱憂。

發行前成本高,易產生沉沒成本

傳統遊戲開發模式中,前期需承擔大量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成本,等待版號期間還有閒置時間成本。只有在遊戲發行並產生商業收益後才能進行分潤。這種模式導致大量成本支出在前期階段,一旦開發、版號或獲取用戶環節出現問題,前期投入可能變成沉沒成本。對中等規模遊戲而言,成本通常在數百萬美元。漫長的開發與發行週期使得盈利週期延長,增加了獲得預期收益的風險。

3. Web2.5遊戲的破局嘗試

面對這些困境,Web2.5遊戲率先嘗試突破。一方面,通過面向全球用戶繞開了國內版號限制。另一方面,通過發行NFT和代幣,在遊戲早期階段就可獲得收入,降低了遊戲制作的資金門檻。

Web2.5遊戲中湧現出如Axie和Stepn等備受關注的項目。Axie在東南亞廣受歡迎,許多人通過遊戲賺取高於當地平均工資的收入。Stepn的"邊跑步邊賺錢"模式也吸引了大量非Web3用戶關注。然而,隨着經濟模型的崩潰,Web2.5遊戲後續難以復制早期的成功。

開發者們開始探索新方向,一些轉向3A大作,試圖在Web2用戶羣中分一杯羹。另一些則轉向全鏈遊戲,探索新的可能性和價值驗證。在Web3這個新興行業中,總有人願意成爲先鋒,開拓嶄新的道路。

全鏈遊戲深度研報:以加密原生爲核心,究竟是泡沫還是革命?

三、全鏈遊戲行業現狀分析

目前整個全鏈遊戲領域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無論是遊戲項目還是相關基礎設施都在發展中。全鏈遊戲產業可大致分爲:全鏈遊戲項目、全鏈遊戲引擎、全鏈遊戲專用鏈、全鏈遊戲分發平台四大類。

1. 全鏈遊戲項目

當前的全鏈遊戲項目大多處於早期階段。以下是幾個代表性項目的分析:

Dark Forest

Dark Forest是一款在以太坊上使用zkSNARKs技術創建的去中心化策略類遊戲,由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Brian Gu(化名Gubsheep)開發,部分靈感來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黑暗森林》。

遊戲的主要亮點包括:

  1. 遊戲邏輯、數據、狀態全部上鏈,中心化個體無法單獨控制行爲結果。

  2. 開放高度可組合的遊戲生態:作爲開源全鏈遊戲,Dark Forest具有無許可的互操作性,催生了繁榮的二次創作生態。

  3. 使用zk-SNARKS技術進行信息隱藏,實現了策略遊戲所需的部分信息不透明。

目前遊戲處於放養狀態,玩家可通過社區組織的輪次參與體驗。Dark Forest重新定義了Web3遊戲的可能性,被視爲遊戲與密碼學結合的典範,爲後續全鏈遊戲項目提供了啓發。

Loot Survivor

Loot Survivor是BibliothecaDAO團隊開發的Loot生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款文字類地牢遊戲,於2023年5月在裏斯本全鏈遊戲峯會首次亮相。

遊戲玩法相對簡單,通過文字交互進行打怪,直到角色死亡,並通過排行榜鼓勵玩家不斷挑戰自我。整體而言,遊戲規模和可玩性較小,主要是延續了Loot生態的遊戲化敘事。

Imminent Solace

Imminent Solace是最近推出的基於ZK戰爭迷霧的寶物大亂鬥型喫雞遊戲,由PTA DAO開發,基於MUD引擎。遊戲融合了PVP掠奪、自主世界探索和PoW資源挖掘,玩法類似Dark Forest但操作更簡單,體驗更佳。

項目的最終目標是打造類似EVE的戰爭模擬遊戲,玩家在遊戲中會承受實際的資源和資產損失,面臨策略挑戰。相比其他近期推出的全鏈遊戲,Imminent Solace的可玩性和交互體驗較好。

此外,還有Sky Strife、OPCraft、Word3、Framed、Loot Rayale、Genki Cats等項目在探索全鏈遊戲,但大多仍處於測試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全鏈遊戲幾乎都是Web端遊戲,很少有PC端和移動端版本。這與全鏈遊戲不需要客戶端的特性有關,Web端開發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更適合快速推出MVP版本供社區測試。另一方面,全鏈遊戲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快速開發可玩版本驗證遊戲價值是關鍵。

![全鏈遊戲深度研報:以加密原生爲核心,究竟是泡沫還是革命?](

LOOT10.6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SigmaValidatorvip
· 4小時前
下一个bull和破灭都在这儿了
回復0
InfraVibesvip
· 07-24 05:02
这游戏跟炒币有啥区别
回復0
经典割韭机vip
· 07-24 04:59
又一轮韭菜收割开始了
回復0
Layer_ZeroHerovip
· 07-24 04:57
赚钱才是真格的吧
回復0
LiquidityNinjavip
· 07-24 04:57
21k的量还想忽悠散户上车?
回復0
区块烧烤师vip
· 07-24 04:47
割韭菜的新玩法罢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