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批準計息穩定幣YLDS 開啓穩定幣收益新時代

robot
摘要生成中

計息穩定幣YLDS獲SEC批準,開啓穩定幣收益新時代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期批準了Figure Markets推出的首個計息穩定幣YLDS。這一決定不僅標志着監管機構對加密金融創新的認可,也預示着穩定幣正在從單純的支付工具向合規收益資產轉變。這可能會爲穩定幣賽道開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其成爲繼比特幣之後另一個能吸引大規模機構資金的創新領域。

SEC批準YLDS的原因

2024年,某大型穩定幣發行方的全年利潤高達137億美元,甚至超過了傳統金融巨頭的盈利。這些利潤主要來自儲備資產(主要是美國國債)的投資收益,但與穩定幣持有者無關。這正是計息穩定幣瞄準的突破口。

計息穩定幣的核心在於"資產收益權的再分配"。它不僅保持穩定性,還通過將底層資產的收益權代幣化,讓持有者直接享有收益。這種"持幣即生息"的模式,讓資金收益變得無門檻,實現了"收益民主化"。

YLDS之所以獲得SEC批準,關鍵在於其符合美國現行證券法規。由於尚未出臺系統性的穩定幣監管框架,美國的穩定幣監管目前主要依據現行法律進行。YLDS這類能產生收益的計息穩定幣,結構類似於傳統固定收益產品,明確屬於"證券"範疇,不存在監管爭議。

盡管YLDS獲批表明美國加密監管態度持續向好,但這短期內並不能改變傳統穩定幣面臨的監管困境。業內普遍預計,美國的穩定幣監管法案可能在未來1到1.5年內逐步落地。

YLDS通過智能合約將底層資產的利息收益分配給持有者,並借助嚴格的KYC驗證機制將收益分配與合規身分綁定,這些合規設計爲後續類似項目提供了借鑑。未來1-2年可能會出現更多合規的計息穩定幣產品,並促使更多國家和地區考慮計息穩定幣的發展及監管。

計息穩定幣崛起加速加密市場機構化

SEC批準YLDS,預示着穩定幣可能從"現金替代品"演變成兼具"支付工具"和"收益工具"雙重屬性的新型資產,並將加速加密市場機構化和美元化進程。

計息穩定幣不僅能產生穩定收益,還可以通過無中介和全天候鏈上交易提高資金周轉率,在資本效率和即時結算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一些研究機構指出,對沖基金和資管機構已經開始將穩定幣納入其現金管理策略中,YLDS的獲批將進一步提升機構投資者的接受度和參與度。

機構資金的大規模湧入,將推動計息穩定幣市場實現高速增長。有分析預計,計息穩定幣將在未來3-5年內迎來爆發增長,並佔據穩定幣市場10-15%左右份額,成爲繼比特幣之後又一個能吸引大規模機構關注和資金投入的加密資產類別。

計息穩定幣的崛起也將進一步鞏固美元在加密世界中的主導地位。當前市面上的計息穩定幣的收益來源主要有三類:投資美債、區塊鏈質押獎勵或結構化策略收益。盡管部分合成美元穩定幣在2024年取得成功,但由美債支持的計息穩定幣仍將是未來機構投資者的首選。

盡管物理世界正加速去美元化,但數字化的鏈上世界卻持續向美元靠攏。無論是美元穩定幣的大規模應用,還是華爾街機構掀起的代幣化浪潮,美國在加密市場中不斷加強美元資產的影響力,這種美元化趨勢正在被加強。

OKG Research:BTC大跌,SEC放行YLDS開啓穩定幣收益時代|鏈上華爾街 #04

SEC對YLDS的批準表明美國監管機構已經爲美債類計息穩定幣亮起綠燈,這將吸引更多項目推出類似產品。雖然未來計息穩定幣的收益模式可能更加多元化,儲備資產也可能拓展到房地產、黃金、企業債券等更多類型的實物資產,但美債作爲無風險資產仍將主導計息穩定幣底層資產池。

結語

YLDS的獲批不僅是加密創新的一次合規突破,更是金融民主化的裏程碑。它揭示了市場對"錢生錢"的永恆需求。隨着監管框架的完善與機構資金的湧入,計息穩定幣可能重塑穩定幣市場,並增強加密金融創新的美元化趨勢。然而,這一進程也需平衡創新與風險,避免重蹈覆轍。只有這樣,計息穩定幣才能真正實現"讓每個人都能獲得穩定收益"的目標。

OKG Research:BTC大跌,SEC放行YLDS開啓穩定幣收益時代|鏈上華爾街 #04

BTC0.2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3
  • 分享
留言
0/400
LayerZeroHerovip
· 07-25 13:29
又一场技术架构的验证实验开始了
回復0
LiquidityWitchvip
· 07-24 20:25
在这些收益池中酝酿着什么烛芯……去中心化金融的古老卷轴已经发声
查看原文回復0
Web3探险家_Linvip
· 07-24 20:17
假设:ylds 标志着稳定币演变中的量子飞跃……与古代银行业有着迷人的相似之处 *调整眼镜*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