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小心险恶的贷款期权模型:加密项目如何避免被做市商坑害
加密货币市场中的"贷款期权模型"陷阱:小型项目如何避免被坑?
近期加密货币行业一级市场持续低迷,不少项目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熊市"环境下,一些原本应该为新项目提供支持的做市商,却利用"贷款期权模型"等合作方式,对小型加密项目造成损害,引发市场混乱和信任危机。本文将深入探讨贷款期权模型的运作机制、其潜在风险,以及如何借鉴传统金融市场的经验来应对这些问题。
贷款期权模型:表面双赢实则暗藏风险
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做市商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频繁交易来维持市场流动性,确保价格相对稳定。对于新兴项目而言,与做市商合作几乎是必经之路,以便顺利上线交易所并吸引投资者。"贷款期权模型"是一种常见的合作形式:项目方以低成本或免费方式向做市商提供大量代币;做市商利用这些代币在交易所进行做市操作,维持市场活跃度。合同中通常包含期权条款,赋予做市商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回购或保留代币的权利。
表面上,这种模式似乎对双方都有利:项目方获得市场支持,做市商赚取交易差价或服务费。然而,问题恰恰出在期权条款的灵活性和合同的不透明性上。项目方与做市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部分不诚信的做市商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他们可能将自身利益置于项目发展之上。
掠夺性行为:项目如何被损害
当贷款期权模型被滥用时,可能对项目造成严重伤害。最典型的手法是"砸盘":做市商集中抛售借来的代币,导致价格急剧下跌,引发散户恐慌性抛售,市场陷入混乱。做市商可能通过做空等方式从中渔利,或利用期权条款在最低价时"归还"代币,获取巨额利润。
这种操作对小型项目的打击往往是毁灭性的。我们已经目睹了多个案例,项目代币价格在短期内暴跌,市值蒸发,后续融资几乎无望。更糟糕的是,加密项目的核心在于社区信任,一旦价格崩溃,投资者要么将项目视为"骗局",要么彻底丧失信心,导致社区瓦解。此外,由于交易所对代币的交易量和价格稳定性有严格要求,价格暴跌可能直接导致代币被下架,项目陷入绝境。
雪上加霜的是,这些合作协议通常被保密协议(NDA)严密保护,外界无法了解具体细节。许多项目团队缺乏金融市场经验和风险意识,面对老练的做市商时往往处于劣势,甚至不知不觉中签订了对自己不利的条款。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小型项目成为掠夺性行为的易受害对象。
其他潜在风险
除了前述风险,加密货币市场的做市商还可能采取其他手段损害项目利益:
虚假交易:通过内部账户或关联方进行"洗售",制造虚假交易量,吸引散户入场,一旦停止操作,交易量骤降,价格崩溃,项目可能面临被交易所除名的风险。
隐蔽性合同条款:如要求高额保证金、不合理的业绩奖金,或允许做市商低价获取代币并在上市后高价抛售,造成价格暴跌,损害散户利益。
内幕交易:利用信息优势,在项目重大消息公布前进行交易,或散布虚假信息影响价格走势。
流动性控制:通过威胁撤资或加价来操纵项目方,使其难以摆脱不利的合作关系。
综合服务陷阱:推销包括营销、公关等在内的"全套服务",实际上可能是通过假流量和人为拉盘来制造虚假繁荣,最终导致项目崩溃。
差别对待:同时服务多个项目时,可能偏袒大客户,牺牲小项目利益,或在项目间进行资金转移,造成某些项目损失惨重。
这些做法都利用了加密市场监管的漏洞和项目方的经验不足,可能导致项目市值蒸发、社区崩溃。
传统金融市场的经验借鉴
传统金融市场也曾面临类似问题,但通过完善的监管和透明机制,有效降低了这些行为的危害。加密行业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经验:
严格监管: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的《规则SHO》,对卖空行为进行严格限制,防止恶意压价。市场操纵行为被明确禁止,违规者将面临重罚。
信息透明:要求公司披露与做市商的协议细节,交易数据公开可查,大额交易必须报告,增加市场透明度。
实时监控:交易所采用先进算法监控市场异常波动,并设置熔断机制,防止恐慌情绪蔓延。
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规范和道德标准,要求做市商提供公平报价,维护市场稳定。
投资者保护:设立投资者保护机构,为因不当行为造成的损失提供赔偿渠道。
这些措施虽不完美,但大大降低了传统市场中掠夺性行为的发生频率。其核心在于将监管、透明度和问责制有机结合,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保护机制。
加密市场的特殊挑战
相比传统金融市场,加密货币市场面临更多挑战:
监管不完善:全球加密货币监管体系尚未健全,许多地区缺乏针对市场操纵和做市商行为的明确法规。
市场规模小:加密货币市值和流动性远低于传统股票市场,单个做市商的操作可能对代币价格产生巨大影响。
项目方经验不足:许多加密项目团队缺乏金融专业知识,容易在合作中处于劣势。
不透明文化:加密行业普遍使用保密协议,合同细节不公开,增加了市场风险。
这些因素使得小型加密项目更容易成为不良行为的目标,同时也威胁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公众信任。
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密行业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监管机构应加快制定适用于加密市场的规则;项目方需提高风险意识和金融素养;做市商应恪守职业道德;投资者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各方携手,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和可持续的加密货币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