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联合推广任务上线!
本次活动总奖池:1,250 枚 ES
任务目标:推广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专场
📄 详情参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务内容】
请围绕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动进行内容创作,并晒出参与截图。
📸【参与方式】
1️⃣ 带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发帖
2️⃣ 晒出以下任一截图:
Launchpool 质押截图(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页面截图(交易 ES)
3️⃣ 发布图文内容,可参考以下方向(≥60字):
简介 ES/Eclipse 项目亮点、代币机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对 ES 项目的观点、前景判断、挖矿体验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矿 或 Alpha 积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对比
🎁【奖励说明】
评选内容质量最优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加密货币的十字路口:YBS、以太坊与Fintech 2.0的博弈
不要走向 Fintech 2.0
过去一年,加密货币行业与传统金融企业、互联网巨头和全球政治家们双向靠拢。某政客的虚拟货币标志着加密流动性的终结,而双方的和解才刚刚开始。
巴基斯坦顾问、不丹加密矿场和中东高额融资,最终都成为压垮散户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大家都该去许愿池当王八,还能获得几分痴情。
加密大停滞时代
人类是奇怪的生物,从前追求自由,如今又向往传统。人类似乎永远学不到教训。
比特币现货ETF获批时,许多人认为比特币将改变世界。然而现在,大家都认为比特币只是M2的映射资产,既无法抵抗通胀保值增值,被ETF抽离后也无法成为牛市的助燃剂,反而两头受制。
某政客拿着虚拟货币降临他忠实的币圈支持者时,暴涨后的沉寂也在意料之中。某些平台的自救行动、某钱包的出击,甚至某项目是否由某交易所高管创立的争议,都变成了无利可图的闹剧。
加密货币界目前只有大停滞。
先是被誉为"人类文明级别的创新"的以太坊,经历了从4000跌至1500的回落,现在寄希望于Risc-V重回L1战场。如果连EVM都可以改头换面,不如干脆把PoS改回PoW。以太坊押注L1和新增Risc-V真能自救吗?
某公链押注L1是在某交易所崩塌之前,也是在之后。从本质上讲,该公链的L2或扩展层也是对其本身的吸血行为,就像鲸鱼身上的鲋鱼。而以太坊上的L2则更像是自己招来的藤壶。
我们熟悉的市场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ETH不再是货币,稳定币才是。
其次,无效信息正在侵蚀整个市场。KOL Summer迅速演变为KOL Agency Summer,接着是CEX Summer。看看最近迪拜音乐节的盛况就知道了,项目方、KOL和交易所,最终都指向交易,而交易所本身就是交易行为的承接点,这是无解的局面。
这不是对KOL的批评,而是对市场规律的认可。从最早的三点钟社群AMA、社区化的内容平台,再到千媒大战的往事,KOL热度的顶点也是终点,导向交易就是信任和影响力的出清时刻。
不过本轮周期也出现了新的分化趋势,虽然都是无效信息,但通常分为两类:
再次是VC的幻灭与坚守。依靠美元资本,硅谷、中东和欧洲VC都在布局下一阶段。而孤军奋战的华人VC,持续被LP和ROI拷问,已经与创新无关,都在快速转向做市商角色。反正都要导向交易,不如直接跳过中间步骤。
真正的创新曾在华清嘉园,未来或许在深圳科技园。华人创始人需要在硅谷和华尔街寻求资金,但真正能满足市场下一阶段需求的项目,可能无法被现有投资框架认可。
币圈不需要FA,Meme无法做空。
原因很简单,交易路径太短,交易所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任何流量。宁可浪费撒网,也不能错过风口。唯一的受益者变成了从互联网逃入交易所的前大厂员工,不只有某字节跳动的食槽。
2018年某头条平均在职时间只有4个月,到2024年某系已经涨到7-8个月,但更多人还是要被输送到社会,他们只看得上头部交易所。
今日观点:VC受益人是顶尖学校毕业生,交易所受益人是大厂淘汰人才。他们不仅带来专业知识和漂亮履历,还有更深层次的运作标准,以及中介成本增多后资本效率的下降。
币圈那种生机勃勃、百花齐放、一心只想赚钱的时代和人,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持续的体制化,成为了币圈的紧箍咒。币圈越来越像互联网,互联网越来越像传统行业。
发明是需求之母
我并非对加密货币持悲观态度,更准确的心态是"对行业有信心,对自己前途担忧"。这不再是一个小众的、充满暴富机会的行业,从业者正在被互联网、金融业大规模替代。加密早期参与者要么进监狱,要么当小弟,要么出狱后当大佬小弟。
抱怨太多不利于健康,我们不该继续讨论VC和交易所,要么像以太坊从头来过,要么探索新的生态。在加密行业的每次危机中,都会诞生新的资产发行方式,比如ERC-20支撑DeFi,NFT支撑BAYC,现在来到了稳定币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上轮链上活动的核心是以太坊和借贷,"乐高式"地提高资本效率。而本轮的以太坊和质押模式,并没有复制奇迹。在我们这个时间线,某互联网巨头没有发明某即时通讯软件,而是某手机品牌的通讯软件崛起。
生息稳定币(YBS)成为新的发明,它们会创造新的需求。不是因为大家对稳定币的需求无法满足,某稳定币活得很好,而是可以这样做YBS。某项目才被发明,参考美元铸币税终结,稳定币超级周期。
YBS可能成为新的资产发行形式,这是一个预期。借鉴心理史学,对于未来,我有三种预测,分别指向不同的未来:
YBS成为新的资产发行方式,以太坊换"芯"成功。ETH取代BTC成为新的加密发动机,Restaking ETH成为真正的货币;
YBS成为新的资产发行方式,以太坊走入沉寂。YBS会被国债等美元资产吞噬,Fintech 2.0成真,Web 3.0成为黄粱一梦;
YBS不成为新的资产发行方式,以太坊悄然消逝。那么区块链会"去币存链",Fintech 1.0是某支付平台对银行的替代,某支付公司是对收单的电子化革新,那么无币区块链最多是Fintech 1.5。
总结一下,Fintech 2.0是金融区块链,Fintech 1.5是无币区块链技术。
稳定币正在成为新的资产发行模式,这是任何VC研报从未预测到的事,甚至某项目自己都没这么想过。如果我们认为市场本身就是最优解,VC和交易所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习某开发者沉迷技术叙事,而是不尊重市场规律。
在现有的币圈格局下,交易所、稳定币和公链事实上三家独大,构成了主角团,其他的都是围绕三者的供货商和分销渠道。交易所和公链比较稳定,现在战火集中在稳定币,不仅某稳定币、某资产管理公司等在进军,链上给出的答案就是YBS,事关全局,责无旁贷。
在如今的市场格局中,以太坊、某公链两家独大,但是另一公链并未放弃追赶,尤其是以太坊并未被彻底击败。总能听到某公链DEX交易量超越以太坊生态的消息,但从真实的资产发行量看,ETH+ERC-20 USDT仍然稳占鳌头。
这也是我认为以太坊基本面没有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家对ETH的价格期待是1万,对某公链的期待是1000,基点完全不同。
尤其是对比各链增长速率,我们可以发现基本同频,除了某公链在2022年接近死亡外,其余时间大家跟以太坊保持一致。我们可以认为,在相关性上,各链稳定币没有走出独立行情,仍然是以太坊的外溢。
据此,说明了以太坊和稳定币配对的重要性,而YBS的重要性在于换锚,2300亿的稳定币市值中,某YBS项目等仍然只是others。
还是那句话,YBS必须成为新的资产发行方式,才能将ETH的资产属性传导到货币层面,否则,RWA的春天就是币圈的寒冬。
结语
以太坊只有技术叙事,用户只拥抱稳定币。
我们希望用户拥抱的是YBS,而不是某稳定币,这是目前的现状,也是我们和市场的分歧。
追求小众是很大众的事,看看贯穿式尾灯和遍布世界的某IP形象吧。简单提一下区块链支付,支付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加密原生资产支撑的YBS主流化之前,强推区块链支付是"结果早于原因",即支付应该是YBS的方向。
加密货币不要成为Fintech 2.0,路不能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