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币股大融合的推进,和加密流动性的衰退,最近好像挺多人已经转换到股票市场
除开美股和港股的加密概念,近期蜜雪冰城、泡泡玛特等消费类股票都在香港市场有着亮眼表现
本质原因还是香港市场好标地太少,流动性不足,缺乏互联网巨头
股票能登上二级市场被散户买到的,其实商业模式都已经被充分验证并且估值了,除非是那种科技类公司,高成长型
消费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像可口可乐和茅台这样长期超越周期的也是少数
比如同样占据消费赛道,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刚刚出海登陆美国市场的瑞幸股价表现就十分平平了
因为美股的主要炒作点还在于中概互联网巨头,在此大家可以蹲一波京东 $JD
东哥最近在主流媒体强势露面归来,又是进军本地生活跟美团硬碰硬,又是进军Web3搞稳定币拳打蚂蚁金服
更重要的是,市值才500亿,只有美团一半,市盈率更是低到恐怖的不到10,完全不符合互联网企业估值逻辑
一旦稳定币成了气候,金融支付短板补上,未来跨境业务不可限量
比那些借壳的「微策略」,还有纯稳定币业务的Circle,基本面扎实多了,还有机会借一波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