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世纪以来,从基本原理出发,摆脱了物理结算的限制,人们只能理论化一种理想货币基础的架构——并非建立在信任上,而是建立在绝对稀缺性上:独立可验证的、程序化的发行,跨空间轻松可携带,并且随着人类工业和技术能力的提高,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在一个理论上完善的基础层面上,设计的焦点转向了负债方。金本位银行模型的失败不仅是由于杠杆作用,还由于结构性缺陷:短期可赎回的负债和由信用而非基础货币本身构成的资产。一位系统工程师从第一原理出发,会设想每个失败的逆转——独立于对手方风险的资产,负债是永久的且不可赎回,以没有终极供应上限的货币计价。
查看原文